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據新華社消息,“我兒子從小就會唱《半個月亮爬上來》等民歌,到小學三年級突然不唱了。他說學校沒人唱這歌,會被同學笑話。”歌唱家劉和剛近期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民歌唱的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但受流行音樂等衝擊,中國民歌遭遇傳承瓶頸,但只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民歌這棵“老槐樹”終將枝繁葉茂,浸潤人心。
“中國民歌遭遇傳承瓶頸”
劉和剛說,民歌是56個民族從茶餘飯後、勞作當中產生的音樂,飽含著生產生活的智慧和真摯的情感。“民歌跟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關、血肉相連,只要你喜歡,張嘴就可以唱。”
劉和剛說,許多經典民歌凝聚著歷史和文化,承載著大眾的共同回憶。但即便是擁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蘊的歌唱形式,在當下也面臨時代挑戰。
“受流行音樂等衝擊,中國民歌遭遇傳承瓶頸,很多‘90後’‘00後’都不知道啥是民歌。難道它快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和剛揪心地說。
“民歌是我們民族音樂文化的根,它就像一棵‘老槐樹’,它的蓬勃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撐。”劉和剛說,民族音樂在培養審美情操,地方文化傳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接受新鮮文化和音樂的同時,不能忘記、更不能扔下它。
“新時代的民歌要與時俱進”
“我熱愛中國民歌,希望搭建一個平台,讓民歌發揚光大。”2022年起,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民歌、傳承民歌,劉和剛創辦“中國經典民歌展演”活動,通過比賽、舉辦公益演唱會等方式,讓民歌走進校園,力求推出更多新人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