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和“小康之家”、“三步走”發展戰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系列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標識性概念。黨的十五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實現了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人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初步構建以根本性質、指導思想、鮮明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戰略目標、蘊含“六觀”、重大關係、世界意義等為基本內容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深入實施一系列重大戰略,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中體現了獨立自主性。在歷史規律性和人的活動的主體性結合中體現為開拓創新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凸顯了歷史主動性。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物質主義、對外掠奪擴張的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改變了世界現代化的版圖和格局,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社會更好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堅持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和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相結合。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改革創新相結合,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守正創新,守正是基礎和前提,創新是動力和方向。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魂和根,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同時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在傳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始終沿著正確航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此必須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實質是創新,衹有創新,才能占得先機,把握主動,取得優勢,贏得未來。衹有創新,特別是從0到1的原始創新,才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徹底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把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守正創新,譜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代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