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作品《界·樹》中,我們能夠看到藝術家嘗試僅通過工具對環境進行細微改造,實現自然之景與人工造景的“共同生長”。該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藝術家在貴州羊磴鎮居住的經歷。由於村鎮院落內的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逐漸影響到周圍鄰居家中的采光,藝術家為了保護大樹不被砍掉,將其輪廓修剪成富有設計感的直線,與建築物及圍墻形成造型統一的整體,不僅有效解決了采光問題,還在原有環境基礎上為村鎮增添了藝術氛圍。基於這一思路,藝術家將村鎮中的數株茂竹的頂端編織成鳥的形狀,將稻田按照迷宮的圖形進行栽種,隨著這些植被或作物的生長,作品形態也逐漸發生變化,別具生趣。
除了對自然之景的再造,大地藝術在激活鄉村傳統文化資源方面亦成效顯著。藝術家們深入鄉村生活,挖掘當地的文化習俗、歷史故事、民間藝術等,並將其通過大地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讓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得到保護與傳承,還能在美化鄉村環境的同時促進當地文旅深度融合。如大地藝術作品《龍女的簪子》,其創作靈感源於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自古流傳的“龍女”傳說。相傳,龍王的三公主在人間游玩時遺失了一枚發簪,她多次到凡間找尋,懲惡揚善,深得民心,於是民間常有感恩之人自發幫助尋找,但是數百年來均未能如願。藝術家團隊在瞭解這一民間傳說並對當地地貌特徵進行考察後,化身為“考古小組”,在寶箴塞鎮方家溝村一片荒廢的空地裡“挖”出了一枚長15米的“龍女的簪子”。方正且層次分明的窖穴仿若考古挖掘現場,形如蛟龍的“發簪”靜置其中,成為連接神話與現實的紐帶。這件作品不僅為村民們的日常休憩提供了空間,更激起了人們對當地傳統文化、民間故事的興趣。
大地藝術為優化鄉村資源作出了貢獻,同時也在藝術鄉建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著自身的語言體系,實現了大地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相信隨著AI技術及新媒體技術的介入,大地藝術將以更加多樣的面貌出現在鄉村,深扎鄉土大地,生長出多彩的藝術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