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來看,由於美國經濟和通脹保持韌性,叠加市場十分關注特朗普新政引發的通脹上行壓力,美債利率可能保持偏高水平;美股投資者可能傾向於認為美國經濟能夠“消化”高利率,繼而維持偏強的風險偏好;高利率和強經濟之下,美元的吸引力猶存,美元匯率也可能獲得不錯的支撐。
利率下行趨勢不變
但展望未來半年至一年,政策和市場利率的方向仍然是下行的。而且,一旦未來幾個月出現經濟和通脹數據的再降溫,市場對未來利率路徑的看法可能會適時調整。
首先,特朗普新政對經濟和通脹的影響不會立竿見影。特朗普2017稅改法案中的核心條款將於2025年12月31日才到期,儘管稅收政策調整預期可能對當下居民消費行為有一定影響,但不宜高估;關稅方面,政策的最終落地和起效也仍需時日,對通脹的影響有待觀察。
其次,美聯儲從限制性利率回到中性利率的空間仍然充足。美聯儲預測的長期政策利率在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基本保持2.5厘、2016-2018年大致在3厘左右;截至2024年9月,美聯儲最新預測為2.9厘,已經較疫情前有所抬升。即便如此,目前的政策利率水平(4.50-4.75厘)仍明顯高出長期政策利率,意味著美聯儲本輪降息的空間是充足的。此外,目前缺乏實質證據表明美國潛在增速或長期中性利率會大幅上修。
2008年以後,美國及主要發達經濟體陷入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格局,背後原因極為複雜,其中的一些原因如需求長期不足、國際貿易發展、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緩慢等,可能在後疫情時代因財政邏輯轉變、經濟安全更受重視,以及AI等新技術的發展而出現轉變。不過,人口老齡化、全球儲蓄過剩,以及AI在經濟社會中的應用尚需時日兌現等問題,似乎並未出現明顯轉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