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上牌子少了,群眾臉上笑容多了
“在家門口辦喜宴,社區提供免費場所,幹部當司儀,一桌喜宴400元,比外邊飯店便宜多了,能省兩三萬元。”在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喬莊社區昆陽館,新人劉明、李秀正在舉辦婚禮,新郎父親劉連莊喜氣洋洋地說。
很難想象,熱熱鬧鬧的昆陽館,曾一度房門緊閉、冷冷清清,20多塊牌子掛在不同房間門口,有的門口甚至掛了兩三塊牌子。
基層陣地是服務群眾的場所。“如今,牌子都摘下來了,我們把昆陽館建成社區綜合文化中心,裡面有老年食堂、宴會廳、農家書屋、科普館、書畫室。”喬莊社區黨委書記劉正光說。
“白天來下棋、寫字,晚上來跳舞,別提多高興了。”村民芷傳臻笑得合不攏嘴。喬莊社區群眾還自發成立腰鼓隊、秧歌隊、舞蹈隊等,每月一場文藝演出,每年舉辦社區藝術節。
減牌子,也讓基層的履職事項更明晰了,更能集中精力幹事創業了。如今,社區規劃建設了工業園,社區黨委領辦成立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了社區服務公司,幫助2200餘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村民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大家都樂開了花。”劉正光說。
幹部借調少了,為基層賦能多了
陽光灑在江西省會昌縣清溪鄉的山間,紫山藥喜獲豐收。
“咱這山藥今年能賣完嗎?”幹活的村民們抬起頭,向著地頭喊一聲。
“沒問題!前幾天我們又聯繫了一家商超,能銷1000多斤。”清溪鄉人大副主席鄧國清一邊幫農,一邊大聲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