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場“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活動現場。(圖源:主辦方供圖) |
湯錦台教授作為正宗的客家人,對兩岸客家具有深厚的情結,他從歷史角度切入現實,依托大量的調查與訪談,以早期遷移至台灣的客家人的生態為引,對客家台灣史正本清源。他指出,早期台灣歷史上的客家人聚居在高雄、屏東、苗栗等地,推動了台灣丘陵、山地的開發。其後因幫助朝廷平復叛亂而被封為“義民”,活動範圍也不斷擴大,對台中平原的開發亦做出重要貢獻,台灣島內南北兩客家中心逐漸形成,因此以山地與平原對閩南人與客家人進行區分是不正確的,並且儘管閩客關係的歷史不乏恩怨波折,但是也在競爭與合作中不斷發展融合。湯錦台教授表示,明末清初,在士紳圈的影響下,客家人的團結意識與民族意識逐漸凝聚,文教在其家國氣節的傳承中功不可沒,客家人的武裝抗日成為台灣維護地方穩定發展,反擊外來侵略的重要力量。湯錦台教授批判了島內政治勢力完全罔顧歷史,肆意消費“客家主體性”,他呼籲摒棄狹隘心態,做好“大客家”研究,才是兩岸學者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楊彥傑教授指出本次對談是一場閩南人與客家人的深度對話,他指出,台灣客家移民的源頭在閩粵交界處,客家人在台灣開發的整個過程中功不可沒,尤其是在平原與山區的拓墾、文化與社會的建構等方面做出了獨特貢獻。在閩客關係與客家文化的探討中,楊彥傑教授以閩南人的視角觀察客家,對客家人的團結性、秩序性及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其代代相傳的家國情懷與民族主義等近代客家核心價值對台灣社會具有深遠影響。
最後,兩位學者對與會師生進行深入互動,現場氣氛活躍。
廈門大學與中華文化學院以服務對台工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為宗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用心打造“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學術精品活動。自2023年3月份啟動以來,“兩岸學者面對面”迄今已成功舉辦14場,獲得了海峽兩岸學界及兩岸同胞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成為促進兩岸學界交流、增進兩岸情感融合、凝聚兩岸同胞深度共識的重要學術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未來,“兩岸學者面對面”將繼續通過兩岸知名學者之間的對話與研討,打造陸台交流合作的學術平台,為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出應有的學術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