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4-11-18 16:01:53


 
  理論和實踐的必然要求
  
  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基礎理論,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是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核心內容。一方面,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另一方面,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現實狀況和發展水平,才能進一步激發社會生產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
  
  技術性的科技成果要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必須依托生產關係賦予其社會屬性,實現從科學研究到實驗開發再到推廣應用的“三級跳”。實踐中,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些制度藩籬仍然存在。將技術上的革命性突破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須配合破除落後生產關係和形成新型生產關係,包括創新性配置生產要素和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轉型升級,最終在優化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組合的基礎上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形成新型生產關係,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總結通過改革推動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相適應歷史經驗的必然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係激發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通過不斷完善上層建築適應了經濟基礎發展要求”。
  
  通過改革完善生產關係,推動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相適應,是我們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經驗。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成功實施幾個五年計劃,我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供了良好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