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蛟龍”號實現首探大西洋,將我國載人深潛由“兩洋一海”拓展到“三大洋”,未來還將拓展至極區。依托“奮鬥者”號,我國深淵海溝科考已經從馬里亞納海溝擴展至全球多個深淵海溝。2022年10月到2023年3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組織國際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奮鬥者”號搭乘“探索一號”母船,歷時157天,完成了2.2萬多海里的大洋洲探索之旅,采集了豐富的深淵宏生物、岩石、結核、沉積物和水體樣品。
我國的深海大洋探測腳步越邁越深,“朋友圈”也越擴越大。不論是“蛟龍”探海、“雪龍”破冰,還是“奮鬥者”遨游,中外科考團隊都有許多珍貴動人的“攜手”時刻。
9月6日,“蛟龍”號成功完成2024年西太平洋國際航次第十四潛,一名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加拿大籍科學家參加了此次下潛。本航次共有8名外籍科學家和3名中國香港科學家搭乘“蛟龍”號下潛,下潛區域包括西太平洋6座海山和1個海盆。
航次聯合首席科學家、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邱建文表示:“啟航以來,大家共同采集和處理深海生物、底泥、海水等樣品,共同制定下潛作業計劃,分享下潛經歷和感受,共同推動深海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
轟鳴聲近,紅白相間的“雪鷹601”固定翼飛機穩穩降落在南極中山站中山冰雪機場,標誌著中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了一項重大極地國際合作——南極毛德皇后地和恩德比地冰蓋邊緣航空科學調查國際合作計劃。該計劃是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下“環”行動組發起的首個南極航空科學調查國際合作計劃。
任務完成後,我國將同其他國家共享“雪鷹601”航空觀測數據,並開展合作研究,為各國科學家研究南極冰蓋快速變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提供寶貴資料。“環”行動組首席科學家、挪威極地研究所教授鬆岡健一給中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專門發來郵件,感謝中方的重要貢獻。
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深化國際海洋合作,深海大洋探測事業將不斷邁上新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