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促擴大海洋保護區範圍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填海工程、近岸工程等人類活動都足以對鯨豚的生存環境造成傷害,香港被列為“海洋保護區”的水域範圍只占全港水域面積的約4%,遠低於國際社會30%的目標,在香港的水域生活的鯨豚動物(尤其是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生存及繁衍環境仍面臨不少威脅。希望政府採取更多措施,例如擴大“海洋保護區”的範圍、訂立關於發現鯨豚擱淺時的應對方法的清晰指引等,以保護鯨豚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
計及今次事件,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年發現38宗鯨豚擱淺。為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7月一條布氏鯨闖入西貢海域,最終被螺旋槳擊中身亡,其死因調查報告已於今年年中出爐。政府因應事件檢討法例,提出三項建議。包括劃定“臨時海洋限制區”;為現行只屬指引的《觀豚活動守則》賦予法定地位;探討禁止觀鯨的可行性。目前建議處於研究階段,暫未有立法及落實的時間表。
漁護署再次呼籲,市民不要騷擾擱淺的鯨魚及乘船出海觀看鯨魚。如發現鯨魚出沒時或鯨魚擱淺,請立即通知漁護署及必須與鯨魚保持距離,切勿接近騷擾鯨魚,及留意個人安全,以免發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