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據人民網報導,近日,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的“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掀起觀展熱潮。精美的文物、生動的場景,讓海外觀眾走近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代,瞭解輝煌燦爛、自信開放的盛唐氣象,感受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文物局與法國文化部指導,展出來自中國10個省區市32家文博機構的200餘件(套)珍貴文物。展覽分為“走近大唐”“長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樂居長安”“海納百川”“文人世界”“技臻於美”“大唐絲路”“揚帆出海,聯通世界”8個單元,以文物展示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生動展現唐代燦爛文化與美學成就及其深遠的歷史影響。
合作打造精品大展
“這個展覽規格很高,堪稱十年一遇,與十年前在吉美博物館舉辦的‘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形成了傳承與呼應。”聯合策展人、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部研究員曹慧中對記者表示。展覽呈現了中國新近的考古發現,許多珍貴文物首次在中國境外亮相,如2019年甘肅武威慕容智墓出土的文物,2015年河南鞏義出土的展現“茶聖”陸羽形象的唐三彩茶具等。“各地文博機構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藏品,如甘肅省博物館的涇川縣大雲寺五重舍利寶函、天津博物館的唐人摹寫王羲之草書《寒切帖》、揚州博物館的伎樂飛天金櫛,均為‘鎮館之寶’。”曹慧中說。
為了呈現如此重量級的展覽,每件文物都經過精細的篩選、審核、運輸和布展過程。尤其是壁畫和書畫類文物,因其脆弱性,對溫濕度的控制要求極高,吉美博物館特別邀請中國文博專家參與布展。展覽籌備時間僅一年多,從文物遴選到展廳布置,緊鑼密鼓地進行。伴隨著展覽開幕,英文、法文版本的展覽圖錄同時出版,確保每一件文物說明既專業精準又通俗易懂。
雖然唐代是中華文明的巔峰時代之一,但法國公眾對這一時代並不熟知。策展人希望通過展覽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尤其是年輕人,讓他們對中國歷史產生興趣。“至今仍有法國觀眾提起十年前的‘漢風展’。這讓我們相信,通過一個精品展覽,可以激發更多西方民眾對中華文明的好奇與興趣。”曹慧中說。
法國漢學研究基礎深厚,展覽開篇牆面上呈現的“昭陵六駿”照片,為1907年法國漢學家沙畹拍攝,見證了中法學術與文化交流的歷史。在策展過程中,中法團隊密切合作,在展覽設計和解說內容構建上深思熟慮,力圖平衡學術性與普及性,兼顧東西方觀眾的不同文化背景。眾多法國漢學家積極參與其中,他們或是譯過陸羽的《茶經》,或是專研書法藝術,為展覽注入了權威的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