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伯元:美國強權基於三因素 但製造業不足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5:31:33


王伯元。(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台北5月17日電(記者 俞敦平)中磊電子共同創辦人王伯元發表了他對美國強權基礎、高科技產業發展及台灣創業投資等議題的看法。王伯元認為,美國強權基礎基於三個主要因素:軍事、美元和科技新技術。但美國在高科技創新方面,面臨著製造業不足以支撐需求的問題。未來,如何平衡創新與製造、政府與企業合作及對外投資策略,將是美國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

  台北論壇17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行“解構美國—世界霸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新書發表會,該書由台北論壇執行長何思因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界的美國研究專家,及自台灣赴美任教的學者共同撰寫並主編。發表會由何思因主持,並邀請本書作者之一的“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冷則剛以“美國科技發展的政經動力”為題發表演說。台前“外交部長”林永樂、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王伯元等重量級人物出席。

  王伯元首先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認為美國強權基礎基於三個主要因素:軍事、美元和科技新技術。他指出,在科技新技術方面,若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支援,技術創新可能變成空談。過去,由於美國勞工成本高,許多製造業轉移到國外,這些國外企業甚至在高科技領域表現得更好。

  王伯元認為美國的製造業面臨了挑戰。他以台積電在美國鳳凰城遇到的勞工問題為例,指出美國是否能夠提供良好的製造環境,支持高科技創新是一個重大挑戰。他接著表示,他認為美國政府與企業間合作存在較大鴻溝,許多過去的合作並不成功。因此他對於美國政府在支持高科技發展方面表示懷疑。

  王伯元接著談論台灣創業投資現況,他指出台灣在過去十年沒有出現太多成功的獨角獸公司,反觀香港有六家。他不認同台灣政府推動大量新創公司的策略,認為一萬個新創公司可能抵不上台積電一家公司。許多小確幸型的新創公司存在周期短、成功率低的問題。

  對於王伯元的觀點,冷則剛認同王伯元對於美國高科技產業與製造業之間的矛盾之分析。他指出美國過去透過外包維持優勢,現在要將製造業回流將面臨勞工、工會、環保標準等多重挑戰。至於政府和企業的距離,冷則剛認為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長處在於企業本身,而非政府管制。他指出美國私營企業不願與政府合作的原因在於程序繁復,政府的辦事效率低。

  冷則剛提到美國聯邦與地方政府希望借助新科技發展地方經濟,但這是否能成功仍有待觀察。例如,北維州是否能成為新的高科技中心,需要進一步探討。至於台積電在美國鳳凰城投資不順利的情況,冷則剛指出台灣對先進國家的投資經驗較少,面臨的問題更多。他指出,在先進國家投資時會所遇到的環保、人力等問題比在開發中國家更難解決,需要更多經驗積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