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上任快滿月 馬憲政學分剛開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5 08:25:17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1997年“修憲”後,臺灣的憲政體制轉為“半‘總統’制”,“總統”與“閣揆”分享行政權,推動“國家”大政。然而在這種制度中,府院權力難以廓清,稍一不慎將形成憲政危機,考驗著“總統府”與“行政院”。

  拒下指導棋 風格異於扁

  據聯合報專題報道,在李登輝時代,國民黨掌握“國會”多數,身兼執政黨主席的“總統”掌控黨政機器,問題不大;但陳水扁時代,執政黨未能掌控“國會”,陳水扁逕行任命少數“內閣”,六易“閣揆”與“國會”對抗,結果造成憲政運作的混亂。

  有鑑於此,馬英九上任前就強調釐清府院分際,他強調,就任後不會站第一線發號施令,會由“行政院長”在第一線對“立法院”負責,“這樣憲政制度才能健全而完整地運作”;就職演說更強調“總統”最神聖的職責就是守護“憲法”,“未來一定會以身作則,嚴守憲政分際,真正落實權責相副的憲政體制。”

  馬英九上任後不越雷池一步,連與環保團體座談時,幾經逼問,都拒絕評論個案,顯示他尊重“行政院”。相較陳水扁動輒下指導棋,還吶喊“蘇花高一定要蓋”,馬英九的風格確實不同。

  新閣頻凸槌 府嚴守分際

  但馬英九預期的“太平盛世”並未馬上出現,新政府上任一個月,屢屢左支右絀,各部門協調性與潤滑度都不夠,讓人看了捏把冷汗。劉“內閣”常無法在第一時間消弭危機,“總統府”則保持一貫低調,府方人士強調,“這就是嚴守府院分際”。

  在油價事件中,“行政院”在囤油危機的壓力下,打破先前公開的時間表,臨時提前宣布漲價,引起不小民怨;但馬英九始終保持沉默,連重話都沒有說一句,府方人士在轉述五巨頭會議時,都數度強調馬只是“關心油價議題”,沒有任何決策,馬英九想法諱莫如深。

  綠卡事件不像油價事件是“政策”爭議,而是“政治”問題,但劉“內閣”同樣處理不好,甚至還有“犧牲說”這種擴大風暴的發言,“總統府”依然不置一辭。

  難安民心 綠譏不知疾苦

  連日豪雨造成中南部水災,馬英九為了尊重“行政院”,堅持第一時間不下鄉勘災。“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強調,救災工作應交由“行政院”處理,府方幕僚更指出,“此時勘災會被批評是作秀”,府不勘災,“行政院長”劉兆玄也是在上周日才展開下鄉行動。

  在這三個事件中,劉“內閣”顯然危機處理能力有問題,但“總統府”也沒有損害控制的觀念,任憑火勢延燒,傷害新政府聲望;馬英九堅持府院分際,被綠營譏為“總統府”“宅男”,既未把握時機安定人心,反倒給人“不知民間疾苦”的錯覺。

  聯合號事件海巡署與外交部協調出現嚴重落差,“總統府”強忍數天,終於發出四點聲明。四點聲明發出後,新政府總算讓人感覺有些方向感,外交單位終於硬起來,船長也被日方釋放,但這已是“黃金七十二小時”之後的事情。

  周三會“立委” 馬終於出場

  在民意需求與憲政體制中求取平衡,馬英九終於決定下鄉了;原先有意邀劉“揆”共同參與,但顧慮到府院分際,前天仍踩煞車。府方高層強調,下鄉只是聽取民眾建言,一切問題仍交由行政部門處理,“‘總統’僅聽聽基層意見,不會有何政策指示”。

  而行政與立法部門極不協調的問題,馬英九也準備出手相助,從“總統”的制高點上,希望發揮院際潤滑的效果。

  馬英九預定在本周三與全體國民黨“立委”與無盟“立委”座談,並在晚間宴請“立委”們,府方人士坦承,“確實需要好好溝通一下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