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應明確核武使用前提 讓對手知道底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5 10:29:13  


專家稱,中國可對鄰國提供核保護傘,避免戰爭強加於周邊。圖為中國東風31洲際導彈。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從過去美蘇對峙的歷史經驗來看,核武器起到了阻止兩大國熱戰發生的關鍵作用。雖然當今世界大國間經濟高度相互依存,但核威懾仍是防止大國戰爭的最有效手段。只有增加中國核政策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提高核政策的可信度,才能保證中國核威懾的有效性。

  2005年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少將曾表示,如果中美兩國因台灣問題發生軍事衝突,“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動用核武”。其實他的觀點並不是要與美國打核戰爭,而是把核政策清晰化,讓對手知道中國的底線在哪裡,從而增加中美關係的戰略穩定性。

  中國的核政策應該做到“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用與不用,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這屬於戰略層次問題,可以完全清晰;如何使用、在多大範圍內使用,用多大當量的核武器,用潛艇、飛機還是導彈投送,這屬於戰術問題,必須模糊。 

  中國“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事實上,我們使用核武器政策應限於不用核武器攻擊別國,但可用於保衛自己。曾經有美國軍事專家建議攻擊三峽大壩,若真的炸開三峽大壩,其破壞遠大於幾枚核武器。因此,應明確宣布把“敵方炸毀三峽大壩視同為核攻擊”,中國將肯定使用核武器報復。明確不首先使用和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前提,讓任何外國不敢對中國本土實施任何形式的軍事打擊。 

  中國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但如果無核國家運進核武器,或為他國對中國核打擊提供基地,那麼這個國家就不再是無核國家,也是中國核報復的對象。另外,美國等有關核武器國家一直在開發“戰術核武器”,試圖要讓核武器成為可用的武器。如果中國遭受戰術核武器的攻擊,中國要使用核武器報復嗎?戰術和戰略核武器之間的界限又在哪裡? 

  最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能否提供核保護傘。中國周邊有關國家因為面臨外來軍事威脅,欲通過發展核武器來保證國家安全。中國若能提供可靠的核保護傘,可以提升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正當性,有助促使有關國家放棄核計劃,降低周邊核熱點。若鄰國遭受外來核打擊,不但其災難性後果會波及中國,還會破壞中國周邊和平穩定的大環境,核保護傘可以阻止外來勢力把戰爭強加於中國周邊。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對我們的核政策加以完善,不改變中國不使用核武器的基本精神,而進一步增加核政策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維護世界和平。(作者:龍興春——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