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俄混血潛艇最新細節:發動機火控全中國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6 14:49:11  


 
  與現有體系無縫銜接 

  如果“中俄合造下一代潛艇”是真實的,且“中國版”677型潛艇採用了中國製造的子系統,就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中國軍工水平的進步。中國用自造設備來完善俄羅斯潛艇,一方面可以確保其技戰術性能不弱於原版,另一方面便於快速將俄制裝備融入自身體系。 

  通常認為,俄制武器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平台先進,但電子系統有所落伍。近幾年,中國對俄式裝備的改裝大多集中在電子設備方面,並且克服了電磁兼容性等障礙;這種情況下,中國當然希望用自己的先進設備來武裝新型潛艇。 

  具體而言,採用國產通信系統、數據鏈,能令新型潛艇較快地融入海軍的信息網絡中;採用國產火控系統、觀瞄裝置、聲呐等,則有利於新艇發射中國國產導彈;採用中國設計製造的AIP系統,對日後進行後勤保養的好處同樣顯而易見。 

  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在潛艇建造領域,中國在部分領域與俄羅斯尚存差距(例如材料)。不過,隨著中國新型試驗潛艇的出現,中國將在更多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全面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此前報道,中國海軍已服役世界最大的常規動力潛艇,這艘代號032型的潛艇受關注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多面手”身份:不但負責測試“巨浪”-2洲際導彈,同時還可改裝號稱“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導彈,甚至能運送特種部隊執行秘密任務。它負責測試多種潛艇用先進設備,通過它,可以窺見中國潛艇技術的發展趨勢。 

  由此觀之,俄羅斯的677型潛艇對中國海軍來說只是“錦上添花”。若該艇最終落戶中國,很大一方面的意義將是豐富裝備型號。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國積累了使用上一代俄制636型“基洛”級潛艇的經驗,後勤保障也日漸純熟。此外,677型的噪音極低,比號稱“海洋黑洞”的636型還要低很多,它在降噪方面的“獨門絕技”,仍有借鑒價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