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放軍新型高速智能魚雷曝光 攔腰炸沉千噸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6 00:29:08  


 
  淚灑高原,他們埋名深山 

  某軍代室副總代表郭勍每次到海南出差,會忍不住先行打聽自己的妻子是不是也在試驗現場。他的妻子正是魚雷研究所一名高級技師,夫妻倆結婚8年有5年泡在試驗場和工作室,在海南試驗場反倒比家裡更容易相見。 

  人員、裝備千里輾轉參加試驗十分辛苦,把孩子托付給鄰居照顧,家人生病住院只能電話問候,與女友約定的婚期一拖再拖、多次“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年輕軍代表的常態。主管軍代表李晨甚至創造出1年堅守試驗現場309天、28次深潛出航的記錄。通宵達旦處理試驗數據,連續攻關確定故障點,都說苦都說累,可他們一說起親手交付的魚雷又眉飛色舞,對魚雷性能狀態及幕後故事如數家珍。 

  與現在軍代表緊張忙碌的場景相悖,老軍代表鐘勇潮曾長期面臨生產設備閑置、任務短缺的尷尬局面。他不斷為年輕軍代表加油鼓勁:能為中國新一代魚雷研製試驗貢獻力量,是榮譽更是軍人擔當。早在上個世紀,他就以打贏未來海戰的前沿眼光,組織軍地合力跟蹤預研下一代魚雷,二十多年的技術積累才換來新型魚雷戰技指標的跨越換代。 

  用生命保衛魚雷安全,用畢生奉獻推動魚雷發展,這是老一輩海軍軍代表留下的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的魚雷全靠進口,發射一枚就少一枚,能看上一眼都十分難得,而中蘇關係的破裂讓處於繈褓中的國產魚雷研製處於危難之中。 

  一批海軍幹部卷起行李遠離都市,悄然走進西南紅土高原的大山深處隱姓埋名。時年20多歲的軍代表李德昆同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分子一起,在雜草叢生、蟲蛇出沒的雲南大山中壘窩棚,搭床鋪,白手起家建設魚雷生產線。艱苦奮鬥的傳統鐫刻心間,新一代魚雷人殫精竭慮奮發圖強,使國產魚雷家族形成多種動力、多種發射平台、多種制導方式的發展格局。 

  “裝備技術發展等不到、買不到,必須靠科研試驗血和汗趟出來!”定型實爆試驗結束後,為國產魚雷嘔心瀝血的試驗隊軍代表們,像一個個從戰場勝利歸來的戰士,渾身洋溢著輕鬆和幸福。細細品味英雄們幾十年艱辛歷程,就像一枚默默在水下行進的魚雷,別人也許無法看到光彩航跡,他們一直在執著潛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