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院士:中國構築的首腦指揮防護工程絕對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2 10:03:31  


資料圖:美軍F-15投放CBU-28激光制導炸彈。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新華網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專家楊秀敏在參加大型訪談欄目《兩院院士談強軍》時表示,防護工程是保證軍隊不間斷指揮、保障軍隊人員、裝備安全隱蔽的工程體系,是對敵作戰並奪取勝利的重要依托。隨著世界形勢的緩和,希望防護工程永遠不要真正派上用場。

  楊秀敏表示,歷次戰爭已經帶給了人類沉重的災難,儘管目前我國防護工程已建成牢固的防禦體系,但是只要有戰爭,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人員傷亡。“還是希望各國都能朝著有利於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

  楊秀敏說,縱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始終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她從不侵犯別人,卻曾無數次遭受外敵的侵略和進犯,因而把築城防禦技術當做傳家寶似的傳承下來。長城,這種早期築城形式之一,已成為中國的標誌性建築,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奉行防禦性國策的形象體現。

  儘管對和平有著強烈的期望,但作為一名現代軍人,楊秀敏表示,應該時刻做到“能打仗、打勝仗”。“從我研究的領域來說,我們構築的首腦指揮工程是絕對安全的;我們構築的坑道工事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有生力量,保證我們的部隊能夠對來犯之敵予以迎頭痛擊。”“我們不去欺負別人,但也不允許別人欺負我們。”

  楊秀敏認為,防護工程既然是戰爭的產物,那麼在戰爭尚未完全消失之前,防護工程技術就有存在和發展的價值。特別是當今有人動輒以“人權”、“民主”問題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甚至把遠程導彈的狂轟濫炸說成是“執行人道主義義務”時,戰爭的爆發就更具有隨意性。因此,對於武器裝備一向處於劣勢的我國而言,搞好國土防衛尤屬必要。

  新華網: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使用鑽地彈取得不錯的戰果,這在我國防護界引起不小的爭議。有人提出,如果敵軍第一枚鑽地彈侵入地下10米爆炸,第二枚鑽地彈再沿前彈彈道繼續鑽地10米,依次類推,那麼多深的防護層也扛不住多彈連續襲擊,從而引出鑽地彈到底能不能防的難題。

  楊秀敏認為,精確制導鑽地彈頭對地面建築或淺埋工事確實具有很強的毀傷威力,但它無法摧毀深埋於岩體中的坑道工程。由於天然岩體存在節理、裂隙等軟弱面,鑽地彈侵入岩體後必然會因受力不均衡而發生偏轉,後發彈即使命中同一彈著點,其彈道軌跡必將進一步偏轉,從而不會出現侵徹深度無限累加的現象。根據數值計算結果,多彈重複打擊的毀傷深度一般不會超過單彈毀傷深度的兩倍。因而,具有足夠厚度防護層的坑道工程仍然是安全的。

  但是,坑道出入口的防護層較薄,且暴露在外,成為精確制導武器瞄准襲擊的必然目標。當發生堵口爆或口內爆炸時,空氣衝擊波將衝入通道,擊穿防護門並危及坑道主體。如果將直通式坑口由“1”字形改造成“T”字形,前面增加的一橫稱為穿廊,則當穿廊一端受襲時,衝擊波能量會從另一端洩出,作用到主體坑道防護門上的超壓值大為減低,從而避免一發彈破壞一條坑道的現象發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