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下行舟更是如此:深一米、遠一程,不是一個量的叠加,而是質的變化,漩渦、水團、躍變層……極其複雜的水文環境處處暗藏殺機,像是一輛汽車在高山峻嶺之上奔馳,毫厘之差都是致命的後果。
僅僅從潛艇問世的1851年到1975年的124年間,各國潛艇共發生事故297起,沉沒146艘。
潛艇是世界公認的高危行業,核潛艇更是險中之險。
基地官兵至今記得:核潛艇第一次遠航,氣象突變,狂風惡浪裡,數千噸的鋼鐵艇身兩次被巨大的湧浪抬出水面;升降舵在紛亂的暗流裡失靈,潛艇在水下160米處,突然急速下潛……
這是舍命的事業,需要鐵打的軍人。
一年寒冬,核潛艇準備遠航。
正在艇上檢查的副機電長姜雪鬆,突然感覺潛艇似乎右傾了一點點,查看儀表後果然發現,艇體平均吃水增加了0.1米。
別看這不顯眼的0.1米,水下就可能招致傾覆之災。
老姜帶著幾名技術骨幹一個點一個點細細排查,發現主水櫃不斷有氣泡往上冒,破損點在水線以下。
怎麼辦?這麼冷的天,水下補漏太危險。
望著黑暗寒冷的水櫃,老姜猶豫了片刻,穿起潛水具“撲通”一聲跳了下去。
刺骨的海水讓老姜一陣抽筋似的哆嗦,為了確定漏點,他只能徒手在冰冷的管路上一點一點地探摸,終於發現了約十公分的裂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