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秘:誰是中國第一支核潛艇部隊“基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9 09:09:43  


 
  劉雲海【人物檔案】山東章丘人。1972年3月出生,1990年9月入伍,海軍上校。全程參加某艇全科目訓練與考核,多次執行重大任務,榮立三等功2次。

  “42年,中國核潛艇保持核安全紀錄的密碼就四個字——科學精神!”基地技術監測室主任吳水海告訴記者。

  一代代基地官兵傳承老一輩核潛艇人的優良傳統,把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與嚴謹細實的工作作風緊密結合,以“慎之又慎、萬無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錯”的工作標準駕馭潛艇,以一萬的努力防止萬一,保證了中國核潛艇始終以最佳的技術狀態出征遠海大洋。

  核潛艇訓練內容如何設置、訓練成績如何評定?在未來戰爭中扮演什麼角色?基地黨委把一切建設和工作向打贏信息化戰爭聚焦,向科學訓練要戰鬥力。精練技術、巧練戰法、歷練謀略,在贏得未來戰爭的博弈中不斷邁出鏗鏘步伐。

  採訪中,記者親歷了一次逼真的心理訓練:一間黑黝黝的屋子裡,只有幾盞昏暗的應急燈提供勉強的照明。突然,四周警報驟響,一艘潛艇出現在顯示屏上。“液動機械無法操控。”潛艇開始下沉!在巨大的水壓下,艇殼變形發出的“嘎嘎”聲、水管恐怖的爆裂聲和人員尖叫聲到處響起……

  沉著冷靜的過硬心理素質不會與生俱來,需要長時間的科學培育和鍛造。基地運用“艾森克個性測試”等現代測試手段,利用戰場環境心理訓練室,模擬潛艇水下生活場景,有效提高了官兵處亂不驚、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

  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一次軍事演習中失事沉沒,世界為之震驚,一度給官兵們造成了心理壓力。然而,官兵們沒有被嚇倒,他們用自己嚴謹細實的工作證明:用科學精神駕馭核潛艇,安全就有保障,事故就能最大限度得到避免。

  那些日子,基地上下,紅紅火火的練兵活動沒有停止、精彩紛呈的比武競賽照樣進行。

  不久後,基地組織某核潛艇出海訓練,艇員隊黨支部的動員會變成了請戰會。艇員們紛紛請戰,要求駕艇出海訓練。

  日月如梭、潮起潮落。在科學精神的引領下,中國核潛艇犁海耕濤,安全航行百萬海裡,出色地完成了試驗試航、實兵演習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在走向遠海大洋的征程中留下了一道閃亮的航跡。

  核潛艇,大國佩劍——

  鋼鐵巨鯨遠征大洋的背後, 是一個民族的自信崛起

  從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入列起,一大批風華正茂的頂尖人才,相繼踏入這一神聖而艱險的領域,從此隱姓埋名、荒灘為家,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建設發展默默奉獻著青春與才華。

  90晝夜長航、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深海載彈巡航……出海悄無聲息、回港默默無聞。在驚雷乍起的大洋、在神秘莫測的海峽,中國核潛艇的一道道航跡,都是民族復興的時代印記。

  當年已經脫下軍裝多年的原子能專家、主持我們第一個核動力熱工實驗室的焦增庚,毅然放棄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工作機會,投入到核潛艇事業中來,在大山深處、在鹽碱灘上一幹就是20多年。

  如今,當年的鹽碱灘變成了現代化的軍港。漫步綠樹成蔭的軍港大道,焦增庚激動不已。這位中國核潛艇的功臣告訴記者:“我從來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因為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和祖國的進步緊密相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