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長期竊聽海底光纜 中國專家支招如何防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31 09:08:37


資料圖:中國還需要更多的反潛和電子偵察飛機。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環球時報報道,最近,多家外媒爆出美國對海底光纜進行竊聽的醜聞,日本媒體還稱美國曾請求日本政府協助監聽中國光纜。有人或許會感到驚訝——海底光纜也能被竊聽嗎?實際上,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進行過竊聽試驗,目前的光纖竊聽技術已經十分純熟,如何有效防止光纖被竊聽也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一個難題。

  “卡特”號潛艇專攻光纜竊聽

  相比普通電纜,光纜更難竊聽。由於光纖通信的載體——光波是在光纖這種密閉介質內部傳輸的,很難從光纖中跑出來。如果在光纖或者光纜表面塗上一層消光劑,那麼光波更是難有“出頭之日”。因此,在光纖剛剛誕生時,很難在光纖外面進行竊聽。特別是海底光纜安全性、隱蔽性都較強,所以光纖通信一度被認為是安全的。

  不過,美國人首先打破這種傳說。美國國家安全局稱,如果不解決光纜竊聽的問題,美國將損失70%的情報能力。1989年,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便開始進行光纜竊聽技術研究。上世紀90年代中期,NSA首次進行海底光纜的實際竊聽試驗。在那次試驗中,操作人員通過一艘特製的深潛器潛入洋底,將一段海底光纜拉進該潛水器的特製工作艙內,成功切開一條光纜。這次試驗並未被光纜運營商發現,這也意味著美國已經掌握了海底光纜竊聽技術。不過當時的信息處理設備無法處理光纖中的海量信息,因此並未得到廣泛使用。

  2005年3月,美國“吉米.卡特”號核潛艇正式服役。該艇原定於2001年服役,經過長達數年耗資24億美元的改造,其具備海底光纜竊聽功能。與“海狼”級的前兩艘相比,該潛艇增加約30米,排水量增加2500噸,攜帶專門用於為海底電纜安裝竊聽裝置的深潛器。該艇最大下潛水深達到600米,通過坐沉海底,釋放出潛艇攜帶的深潛器實施竊聽,或者將竊聽裝置安裝到光纜上長期監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