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因為環境密閉,不能有煙,官兵執行任務時,吃的大多是罐頭食品。常常執行數十天任務回來,有些官兵見著罐頭就反胃。而因為水下密閉的環境,一般人都會生物鐘紊亂。“莫說完成任務,能在艇里待住就是奉獻。”這是我們下艇的直接感受。高溫、高濕、高噪音、高污染、高放射性,時刻考驗著官兵。
講起官兵們的故事,某艇員隊政委朱濤悄悄地流淚了。採訪之餘,他給我展示了一張照片,他取名為“太平洋之夜”。那是某次在太平洋執行任務,他深夜巡查時,用鏡頭記錄下官兵們的睡姿。他們有的側著身,有的相擁著,還有人坐著就睡著了。
但採訪中,我也看到了溫情的一幕。在核潛艇執行任務期間,艇政委給艇員們帶來一份驚喜。他把潛艇官兵家人們的視頻剪輯成了“親情DV”,把家人對官兵們的問候帶到了大洋深處。艇員王文平說:“我妻子懷孕8個月了,很激動也很辛酸。我看到妻子在視頻上拍著肚子對我笑,就忍不住流淚了……”
與水面艦艇部隊不同,由於執行任務的需要,不論出航還是回港,核潛艇官兵總是默默地離開,悄悄地回來。因為保密需要,家人不可能到碼頭送別,也不能迎接他們歸來。“過去只知道丈夫在潛艇上工作,具體幹什麼、多危險,他從來不告訴我。”一位士官的妻子直到來了部隊,才略知丈夫工作的風險。
“我不能陪你走完一生,一輩子欠你的情。希望你不要難過,把孩子帶好,再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艇員董福生的抽屜里,一直保存著寫給妻子的“遺書”。一位艇員也告訴我,他第一次隨艇遠航執行任務,老班長就提醒他,出發前要給家人寫上幾句話,要把東西整理好。“剛開始我不理解,等我回過神來,心跳突然加快了。”
即便犧牲了,核潛艇官兵的精神也會傳遞下去。孟昭旭曾是某艇員隊機電長。一次出海執行任務時,反應堆艙冷卻系統突發故障,他第一個衝進去搶險。由於反應堆艙內存在放射性物質,等戰友們把他拉出堆艙,時間已超過規定時限的兩倍多。最終,45歲的孟昭旭獻出了生命。臨終前,他叮囑年幼的兒子孟龍:長大後要到核潛艇部隊去當兵。
如今,孟龍已經是核潛艇部隊的一名軍官。他告訴我,6歲時,他就開始學京劇,專業是武生。高中畢業那年,他同時收到了兩張錄取通知書,一張來自戲曲學院,一張來自軍事院校,是父親臨終前的那句話讓他選擇了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