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認為,中國在發展海基戰略核威懾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但與領先國家相比——尤其是美國——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以導彈為例,報告稱,中國的第一代潛射彈道導彈——射程約2500千米的“巨浪”-1A型,至今仍被認為是解放軍核潛艇部隊的主力導彈。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主力潛射彈道導彈射程則是其四倍以上。儘管中國目前正在研製的第二代導彈射程可能達到7000至8000千米, 但相關的信息甚少。外界僅知道的是,該導彈有望在2014年前具備有限的作戰能力。
此外,中國在核潛艇技術方面也落後於其他國家。報告指出,除了1艘主要用於試驗的092型“夏”級核潛艇,解放軍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完全由094型“晉”級潛艇組成。該級潛艇共有4艘,首艘於2004年下水,目前已建造完成3艘。
報告認為,094型艇較092型有所改進,但仍在很多方面表現平平,尤其是靜音技術方面。而靜音性能對於潛艇的生存性至關重要。據美海軍情報處的一份報告稱,“晉”級核潛艇甚至比上世紀70年代的蘇聯“德爾塔”級潛艇“更容易被探測到”。
地理限制制約中國潛艇活動
儘管在技術上取得了一定進步,但中國的核潛艇仍面臨著地理限制,即解放軍只有安全繞過所謂的“第一島鏈”進入菲律賓海的開闊水域後,才能真正擁有全球海上核威懾能力。
報告認為,即使等到第二代潛射彈道導彈“巨浪”-2的早期型號開始服役,在東海或者第一島鏈內活動的解放軍核潛艇“仍不能夠打擊美國本土或西歐”。對於中國潛艇來說,進入太平洋最有可能的路線是通過呂宋海峽。該海峽位於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直接通往菲律賓海。
報告指出,相比北方位於台灣和日本之間的那些海峽,呂宋海峽要更為安全,因為菲律賓尚不具備反潛戰能力,而台灣的反潛能力也相對有限,尤其是與日本相比。另一個原因則是,美國並沒有像在韓國和日本那樣,在台灣或菲律賓駐扎常規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