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艦船向東海中間線集結 或挑釁遼寧艦編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7 09:05:25


 
  事實上,中日東海油氣爭端源於日本自2004年5 月起對中國“在緊貼中間線中國一側”海域開發春曉油氣田逐步升級的反應。由於分享中國在東海調查與試驗開採油氣田的資料和停止開發活動的無理要求被拒絕,日本遂採取了一系列擴大事態的對抗行動。當時日本媒體也大肆炒作,說中國在日本主張的中間線附近開採天然氣,使東海突然成了日中對立的“緊張之海”。 

  除了海洋權利和經濟利益外,日本堅持“東海中間線”還有軍事戰略方面的考慮。中國海軍人士坦言:“日本有封鎖我軍潛艇出航的軍事需要。東海海底大陸架水淺且平緩,在沖繩海槽以西部分只有200-300米深,其‘中間線’以西部分更是只有100米左右,十分不利於潛艇活動。因擔心潛航時撞到船舶或海底,潛艇在這一區域只能沿幾條海溝活動,因此日本驅逐艦能較為容易地偵察潛艇出航信息,為第一島鏈封鎖線提供早期預警。而且,隨著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實力增強,水面艦艇和航空兵部隊可以為潛艇出航提供越來越多的支援和掩護,使其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進入水深超過3000米的沖繩海槽,避開敵人的追蹤。這是日本人的心結所在。” 

  美國身影總在東海隱現 

  日本對中國設防空識別區的反應和對所謂“東海中間線”的堅持與今年年初日本方面炒作中國海軍“火控雷達照射”是一樣道理。中國軍事專家張軍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本政府再三製造事端的如意算盤有兩個:一是博取美國人的同情,拖美國人下水,以便“扯虎皮做大旗”;二是為日本下一步修改憲法,擴充軍隊,解禁“集體自衛權”製造戰略借口,促使美國對日本在政治和軍事上實施“鬆綁”。 

  事實上,在中日“東海中間線”、釣魚島和防空識別區等問題上的爭執,背後總隱現美國的身影。日本拓殖大學政經學教授朱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 “一直壓著日本”,既給它制定和平憲法,又在它那裡駐軍,如果日本要體現獨立的話,就要突破上述限制。日本不敢動美國,不可能在外交上擺脫美國的控制,所以只能在外交上表示至少不受中國控制。以前在外交上只要中國強硬,日本往往會退步,給老百姓一個感覺,好像對中國強硬不起來。而現在,“我就要反著來,跟中國對著幹,以此體現我的獨立、自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