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詳解日防空識別區作戰流程:常攔截中國飛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8 09:01:49


日本F-15J戰鬥機。(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23日正式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反應尤為強烈,強調自身軍用航空器活動不受中方新規的“約束”。其實,日本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從駐日美軍手中接過防空識別區的監視職能,在美國這個防空識別區始作俑者的言傳身教下,日本在防空識別區設立與運行方面積累了諸多經驗,形成了相對完整的“作戰流程”。

  按照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工作流程,防空識別區的監控體制由地面雷達站(或早期預警機)、防空指揮所及航空總隊作戰指揮所、航空基地三大部分組成。其中,至關重要的是分散於全國的28處大型固定雷達站發揮的“耳目”作用。這些雷達站依托JADGE防空自動化信息系統,與三澤、入間、春日、那霸等四大防空指揮所以及府中基地的空自航空總隊作戰指揮所保持無縫銜接,隨時監視識別區內出現的“異動”。

  操作這些雷達站的空自單位是警戒隊(或群),規模在百人左右,分為隊本部、基地業務小隊(排級)、通信小隊和監視小隊,每班上崗盯雷達屏幕執勤(一般8小時一班)的監視官是3人。由於要讓雷達探測得盡可能遠,日本空自把這些雷達站都設置在人煙稀少的高山。

  按照專業術語,雷達站掌握的空情還只能算“情報資料”,要變成有價值的“情報”還需更高級別的防空指揮所乃至總隊作戰指揮所分析判斷。據稱,以面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那霸防空指揮所為例,高敏感度設施都在山體內側,綜合指揮大廳採用冷光源,下轄雷達站乃至滯空的早期預警機傳回的坐標信息會實時顯示在廳中央的大屏幕上,有不少於10名專門參謀人員24小時進行動態分析。 

  由於指揮所要對空情作出明確的判斷,並掌握是否出動戰鬥機攔截“敵意目標”的大權,因此相關人員必須有相當的戰術素養和敏銳的判斷力。據報道,防空指揮所的領導者是首席攔截管制官,以下包括飛行安全幹部、攔截(兵器)管制官、對空監視員、識別技術員、管制技術員、空域協調員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