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專家:中國航天可10年趕上美40年前水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5 10:13:53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中國嫦娥三號2日凌晨成功發射升空引發世界多國關注,而在探月領域占有絕對優勢地位的美國以及在近年來新一輪探月高潮中頻頻發力的中國近鄰印度和日本眼中,中國這次探月任務的水平如何?他們如何看待中國探月的意義?隨著探月國家的增加,未來各探月國是否可以和平相處,甚至進行合作?帶著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對美國、印度、日本多位航天領域的專家進行了專訪。

  外國專家眼中的嫦娥三號

  《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太空政策研究院院長、原美國宇航局官員斯科特·佩斯(Scott Pace)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稱,嫦娥三號任務與前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的月球著陸近似。中國的著陸器不小,但看上去僅僅是為未來采樣返回任務探路和踩點的。當然,它遠比美國當年登月的著陸器要小得多。未來中國的載人登月將需要更大的著陸器。

  美國航天基金會中國項目高級研究員瑞恩·費斯(Ryan Faith)稱,和探月技術的全球水平相比,嫦娥三號是十分先進的。首先,它的著陸器非常大,並會成為未來的采樣返回任務的樣板。他認為,嫦娥三號的先進程度和美國火星探測器“精神號”及2004年在火星著陸的美國“機會號”相當。他稱,嫦娥三號任務代表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飛躍,因為它是中國首次嘗試在另一星體上著陸。從全球水平來看,此任務很顯然是中國從與許多國家航天項目相當的平均水平上升至更為先進的美俄水平所做出努力的一部分。瑞恩·費斯認為,如果中國願在太空領域付出全部努力,並為其太空計劃傾注無限的資源(使其太空預算占到政府總預算的5%),中國可能會在未來的5-10年間趕上美國“阿波羅”計劃時期的水平。

  美國頂尖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航天項目主任、、原美國務院官員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稱,嫦娥三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任務,它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展示中國實力增長的方式和路徑。美國宇航局顧問委員會委員約翰·勞格斯頓(John Logsdon)博士稱,嫦娥三號不像一些其它登上月球的探測器那樣先進,但它也是相當先進的航天設備部件。日本宇航局高級技術顧問堀川康(Yasushi Horikawa)博士稱,嫦娥三號發射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日本目前並沒有即時的探月計劃。所以,日中在月球上不會有交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