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重要專家預判2014年中國經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9 12:28:23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 2013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分別達到7.7%、7.5%和7.8%,考慮到四季度的實際表現,可以說完成年初制定的預期目標已無懸念。 

  儘管這一速度相對於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平均水平顯得偏低,但環顧全球,7%以上的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依然領先。

  需要提及的是,這一速度的背後是中國經濟正面臨著產能過剩依然嚴重、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結構調整壓力加大等“內憂”,以及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外部市場不斷萎縮、貿易摩擦日益加劇等“外患”的雙重壓力。

  為籌謀更長遠的持續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進行了改革的總體部署,改變唯GDP論的發展模式,為中國經濟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創造條件。

  放眼2014年,能否按照既定的改革藍圖邁出堅實的步伐?中國經濟又將何去何從?《瞭望》新聞周刊採訪了多位知名專家,梳理預判新的一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

  受訪專家名單:(以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波: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

  王 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

  劉元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李雪鬆: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穀源洋: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金柏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聶高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尚前名王仁貴李紹飛

  實習生焦思宇

  經濟增長具備諸多積極因素

  《瞭望》:12月3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近年來少有的複雜嚴峻局面。但同時也強調,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具有不少新的有力支撐和難得機遇。那麼,當前經濟運行中究竟存在哪些積極因素?

  王文波:一是中國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的階段,這是保證經濟平穩增長的最大基本面。未來,新型城鎮化有望在改革深化的情況下明顯加快,特別是一些農民工將會以新市民的姿態重新進入城市,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增加不同類型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商品,直接推動服務經濟部門的增長。工業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將會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較為成熟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將會形成新的比較優勢。

  二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將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特別是隨著關於加快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節能環保、信息消費、城市基礎設施及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和配套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落實,相關項目建設將直接形成新的投資和消費增長點。與此同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的多項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發展內生動力和社會創造力。

  三是企業預期和信心改善有利於企業生產和投資的基本穩定。新一屆政府明確的政策導向和更加注重改革轉型的發展理念充分匯聚了社會各界最廣泛的共識,社會預期趨於穩定,發展信心趨於增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