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力打好遏制日本右傾化的“新持久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9 10:51:27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 《瞭望》新聞周刊刊載文章指出:我們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為打好打贏遏制日本右傾化的“新持久戰”開好局。全文如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3年底悍然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在滿足其私欲與“夙願”之後又於2014新年講話中大放厥詞,提出要在2020年前完成修憲,狂妄聲稱屆時日本將全面恢復大國地位。隨後,日本外交與安全機器開始連軸轉,防務大臣訪問印度商議海空軍事合作,“國家安全保障局”啟動,安倍即將出訪非洲數國,繼續所謂“地球儀外交”,日本對外戰略針對中國、對抗中國、與中國較勁的一面愈發凸顯。執迷於右傾化的日本已成中國和平發展的重大外部威脅。

  透過表象看本質,安倍對華躁動的症結在於日本對中國崛起既不安、更不服。其不服有三:一是對二戰戰敗不服,錯誤認為自己是輸給了美國的原子彈,而不是輸給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戰;二是對經濟總量於2010年被中國趕超不服,不願從GDP總量的世界第二降為第三;三是對東亞與國際影響力被中國趕超不服,妄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新常任理事國,在亞洲“遠交近攻”,妄圖“圍堵”中國。

  而中國只有打贏“新持久戰”,才能讓日本真正地服,之所以是“持久戰”,原因有二:

  一是日本國力不弱,經濟總量暫居全球第三,軍事尤其是海軍實力不弱,故中國要全面趕超日本尚需時日,對此急不得,切不可輕敵,目前雙方競爭還處於“戰略相持”階段;

  二是對中日力量對比應有充分信心,要有必勝的戰略自信。要看到日本的諸多戰略短板:人口老齡化嚴重,資源能源對外依賴,缺乏戰略縱深,自然環境脆弱,地震、海嘯、台風等天災頻繁,福島核洩漏後患無窮,歷史認識極端錯誤,喪失道義制高點,外交上一廂情願,企圖憑借美日同盟與拉攏東南亞、南亞個別國家,拼凑“遏華包圍圈”自欺欺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