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發展巴勒斯坦經濟或為和平另闢蹊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7 00:12:39


高舉旗幟的巴勒斯坦青年(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記者 楊天編譯報道)2013年7月,巴以雙方在美國國務卿克里的力促之下重啟為期9個月的和談。今年1月初,克里第10次前往該地區斡旋。以色列國防部長7日表示,原定於於4月結束的巴以和談期限可能會被延長,並稱現階段談判主要側重於構建最終談判的框架。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刊發以色列政策論壇(Israel Policy Forum)研究和政策部門副主任丹妮爾•施皮格爾•費爾德(Danielle Spiegel Feld)評論文章。文章指出,以雙方貿易為契機,推動巴勒斯坦經濟發展,最終可實現巴以和平。但其中以色列方面仍存在許多障礙有待解決。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早在2012年12月,以色列外交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Avigdor Liberman)便語出驚人,對美國公眾表示,如果巴勒斯坦能夠達到“10000美元的GDP,我們就能和平”。上周,利伯曼再次提起經濟和平一事。他在斯德洛特(Sderot)的一場會議上表示,“如果巴勒斯坦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能達到10000美元,我們就可以認真地和巴勒斯坦進行政治談判——在那之前絕無可能。”

  利伯曼是幸運的,中東問題有關四方最近剛推出了一套雄心勃勃的新巴勒斯坦經濟倡議,目的是要大幅度刺激巴勒斯坦經濟的八個關鍵點,並在該地區投入數十億美元的私人資本推動其發展。

  但中東四方特使托尼•布萊爾在介紹這項倡議時也明確表示,和其他類似項目一樣,這項倡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以色列大範圍地放寬標準”,消除巴勒斯坦地區經濟發展的諸多限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