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跟隨機務兵一起細看殲10戰機(組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5 09:24:20


王海山(右)與戰友做試車前的准備工作。
 
  2012年珠海航展前夕,他和大隊技術骨幹一起動腦筋、想辦法,制定《參演飛機綜合評估方案》,對飛參判讀、起飛振動值連續趨勢分析進行細化規範,有效提高了參演飛機的準備質量。 “他維護的飛機,舒心、放心。”這是一次空地勤交流會上,八一飛行表演隊副參謀長姜金泉對王海山的評價。

  都說機務兵苦,不論高溫酷暑還是冰雪嚴寒,都要堅持一絲不苟地作業。在王海山看來,真正的“苦”則源於對細節疏忽的惶恐。“1%的疏忽,就可能導致100%的失敗,機務維護中1%的不合格,落實到飛機上就是100%的不合格。”求精和較真,是王海山對機務職業的終極理解,他對細節的追求近乎完美。

  前不久一次飛機維護時,王海山發現原本8天充一次氮氣6天就用完了。“不能放過任何疑點!”雖然6天也在正常範圍內,但他還是決定對飛機充氮系統進行檢查。管道貫穿在機件中,空間狹小,又是攝氏零下十幾度的氣溫,怎麼查?只見他脫下棉服,挽起袖子,臉貼著冰冷的機翼,將手伸進機腹深處,一寸一寸進行排查。終於發現管道上有一處漏氣的小孔。檢查結束,他的胳膊已經凍僵了。

  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當好機務兵,王海山用自己對職業的深刻理解帶教徒弟。就拿簡單的畫標線來說,他要求長寬須精確到毫米,稍有不合格,就得重來。晚飯後,別的新兵都自由活動了,王海山卻要求徒弟留在宿舍學飛機理論,每天書寫心得體會。

  “以前覺得師傅有點‘吹毛求疵’,慢慢地我明白了機務兵注重細節的意義了。”去年入伍的機械員馬家雷告訴記者,被王海山帶教一個多月,小馬就在檢查飛機時發現了減速傘微動電門裂紋故障。這些年,王海山維護的飛機月月被評為“樣板機”,從未發生任何人為維修差錯和責任誤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