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稱中國或恢復對俄武器興趣 蘇35是信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8:36:29


 
  俄印雙方展開上述項目合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對俄方來說,印方大量資金的流入明顯加速了俄企業的發展,保證企業平穩運行,確保產品銷售市場。反過來,對印方來說,俄成為印度極度落後工業領域引進高技術的源泉。 

  在俄使用或嘗試使用這種軍事技術合作戰略的國家中,值得提及的還有中國和韓國,而且各有特點。中國先是在上世紀50-80年代根據蘇聯轉讓的許可證技術,以及“盜版”仿制的方式,積極生產武器裝備。在和莫斯科恢復正常關係之後,開始重新購買俄羅斯技術以改善中國國防工業。但是,中國很快就從許可組裝過渡到改良仿制和自主生產。在許多情況下,還充分利用1990-2000年俄羅斯和烏克蘭設計局陷入生存困境的機會,引進技術和人才,大幅降低仿制難度。中國殲-11、殲-15殲擊機、運-20運輸機、“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和其他一些武器的問世就是此類努力的成果。然而,中國在仿制其他裝備方面,暫時沒有特別突出的成就,因此可以預測,隨著俄國防工業研製生產的武器系統更新換代,中國可能會恢復對俄新武器的興趣,準備引進蘇-35S殲擊機就傳遞了這樣的信號。 

  韓國主要發展有俄方設計局參與的新裝備聯合研製項目,KM-SAM防空導彈系統和“羅老-1”號運載火箭就是這種合作的成果。俄方在第一個項目中的合作商是“金剛石-安泰”防空集團,在第二個項目中是赫魯尼切夫科學生產聯合體,相關成果後來反過來又在俄“勇士”防空導彈系統和“安加拉”運載火箭中得到應用。 

  大量供應 

  第二個軍事技術合作戰略涉及相當廣泛的國家,他們有相對雄厚的財力資源,買得起昂貴的軍事裝備,大量採購現代化軍事裝備樣品或其簡化版本,主要是印尼、馬來西亞、越南、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委內瑞拉、阿塞拜疆和其他一些國家。俄與這些國家的合作特點是合同規模相當大,其中與阿爾及利亞達到75億美元,與越南超過50億美元,與阿塞拜疆超過40億美元,主要供應蘇-30MKI(A)/MKM/MK2殲擊機、T-90S坦克,以及米-28、米-35M直升機等,出口訂單金額總和不低於以前與印度或中國簽訂的巨額合同。 

  這個方向的軍事技術合作前景時常因為政治風險而備受質疑。比如“阿拉伯之春”迫使許多專家擔心俄與中東國家的合作將會停滯,查韋斯去世則使俄與委內瑞拉的合作蒙上陰影。但是這些擔心都被誇大了,最具說服力的反駁論據是2012年秋俄向伊拉克供應直升機、防空系統和其他武器的新合同,總價值42億美元,交付工作已從2013年秋展開。俄與利比亞的軍事合作也得以恢復,交付了卡扎菲時代訂購的“菊花”自行反坦克系統(也有消息稱是BMP-3步兵戰車)。很明顯,敘利亞政府也將購買俄現代化軍事裝備。俄美關係的冷淡也將為恢復對伊朗的武器供應鋪平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