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媒披露武直-10前世今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3 09:58:29


 
  卡莫夫設計局集結了一批精兵強將,決心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中方的委托,並為承攬俄軍新型直升機項目鍛煉隊伍。米赫耶夫將設計團隊的領導職責交給技術設計處處長V·多林,其他參與人員有首席空氣動力學專家E·彼得羅西揚、V·科沃科夫、A·彼羅戈夫,動力裝置處處長V·德米揚諾夫,傳動裝置負責人V·科爾馬科夫,外觀設計師L·瓦西里耶夫等。值得注意的是,設計過程中還存在一個挑戰,即該項目被劃分為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完成後都要獲得中方認可,之後才可領取下一步的研發經費。

  1996年1月11日,米赫耶夫在最終設計圖上簽字,包括氣動布局和風洞實驗結果在內的技術材料,全部通過俄聯邦武器出口部門交付中方,最後一部分的驗收工作是在中國進行的。接下來,卡莫夫局還派專家前往中國,與中方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2013年,米赫耶夫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941工程”的果實就是大名鼎鼎的直-10,但卡莫夫沒有介入該機的具體生產。至少從外觀上看,後來問世的直-10與卡莫夫的原始方案差別不大。

  中方自力克服技術難關

  按照俄軍工界人士的說法,早在1995年前,中國就已拿出國產武裝直升機的初步方案,但離造出實體機還差得遠。從工程學角度講,要想開發出一架新型直升機,必須克服發動機、旋翼和變速機構的技術難關,而事實證明,中方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決定性突破。

  直-10的總體設計稱得上經典,起落架為後三點式,後輪為轉向輪。機身中部兩側偏下方各有一個短翼,翼展4.3米,武器掛載於此。兩名飛行員前後串列坐在機艙內,武器操縱員在前,飛行員在後,以確保後者的視野。通過座艙照片可以看出,每名飛行員都有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和相似的儀表盤,這說明直-10有兩套操縱系統,武器員必要時也能客串駕駛員。在機體表面,直-10配有各種類型的傳感器,包括無線電、紅外線和紫外線告警裝置等,機身下部的兩個紅外誘餌彈發射器非常顯眼;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中國工程師在降低直升機紅外輻射方面採取了一定措施,最明顯的表現是在發動機排氣端安裝了冷卻系統。

  搜索瞄准系統方面,中國工程師參考國外成熟產品,為直-10裝備了目標獲取指示/飛行員夜視系統(TADS/PNVS)。武器操縱員的隔間內有瞄准設備,包括激光測距儀、電視攝像機和熱成像儀等。另外,一部尺寸較小的觀測系統被安裝在機身高處,可以獨立工作,能夠幫助飛行員進行夜間飛行。飛行員專用頭盔內也配有夜視鏡。

  直-10的固定武器僅有一門23毫米航炮,類似俄制AM-23航炮的仿製品,安置在機首轉塔內,其餘武器分布在兩側短翼下的四個掛架上。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空地-10(紅箭-10)反坦克導彈,它配備半主動激光導引頭,性能與美國AGM-114“海爾法”導彈接近,最大射程7~10公里,發射重量約45公斤,能擊穿1400毫米厚的裝甲,每架直-10最多掛載16枚。為應對複雜化的任務需求,直-10還可使用國產天燕-90近距空對空導彈和90毫米火箭發射巢。當然,如果需要長距離飛行,直-10也能騰出翼下空間,用於攜帶外掛油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