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北京軍區王牌連已裝備新型09輪式步戰車。圖為連隊戰車馳騁沙場。 |
1950年12月,三連隨部參加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在攻擊華岳山的戰鬥中,連隊官兵前赴後繼向敵守軍發起衝鋒,趟過雷場、迎著機槍突破敵人的道道封鎖。三連六班連續攻克敵5處暗堡,被授予“連克五堡無一傷亡”光榮稱號。
2011年7月,三連隨部機動至塞北參加實兵對抗演習。戰鬥打響後,擔負紅方破襲任務的連隊官兵一路猛進,不到半小時就突破“敵”3道封鎖線,摧毀4個裝甲目標。就在官兵準備再次衝鋒時,演習導演部發來通報:紅方破襲分隊全部陣亡,營指揮所遭毀滅性打擊。原來,藍方憑借先進的偵察設備掌握了他們的行蹤,並對他們進行了炮火覆蓋。
時任連隊指導員的營教導員趙立安回憶說,演習結束當天,炊事班本想為慶功加的幾道“硬菜”沒人動一口。連隊幹部帶著參演官兵在野戰帳篷裡徹夜檢討反思:到底敗在哪?
切膚之痛使三連官兵認識到:軍人需要刺刀見紅、敢打敢衝的血性,但僅靠拼刺刀、攻山頭已無法適應現代戰場。未來信息化戰場,不掌握先進的作戰理念,離開信息技術的支撐,有可能衝得越猛敗得越慘。
其實,近年來三連官兵一直在關注和跟蹤研究現代局部戰爭,並隱約嗅到信息化戰場的味道。時任連長的營長崔現輝感慨:“習慣了奪陣地、攻山頭的傳統步兵,如今到了演習場總感覺有勁使不上,這使我們心中升騰起一種英雄末路的危機感!”
步兵,這個以往陸戰場上的“老大哥”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轉型迫在眉睫!然而,轉型之路在何方?
就在三連官兵深深自省之時,總部辦公樓內的燈火亦是徹夜通明。經過反覆研究,總部決定以研製新型步兵裝備為突破口,建設一支融機動力、打擊力、防護力、信息力於一體的新型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