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報》官方微博刊登的東風—31甲野外作訓圖。 |
美國“利用的籌碼”
儘管東風—31甲“極具威懾力”,但相對於美俄的戰略核力量,中國的核力量仍非常有限。
美俄能同時裝備多種型號的洲際導彈,不僅數量多,且型號全,並先後發展了數代,這些導彈在精度和突防能力上都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反觀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成功發展液體洲際導彈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發展新型洲際導彈。如果東風—31甲真如外媒報道的那樣,這將是繼東風—31之後服役的第二種全新洲際導彈。不過,鑒於東風—31甲仍是在東風—31的基礎上研發的,其有效載荷仍偏低。因此有分析認為,中國有必要研製一種全新的重型洲際導彈,以應對美國在遠東部署更多反導攔截系統,否則在美國反導系統日漸成熟的情況下,中國的核能力就有“被削弱”的危險。
更值得警惕的是,西方媒體借東風—31甲導彈製造“中國威脅論”,以便從中漁利。“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宣稱,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東風—31甲是“潛在的第一次核打擊武器”,可在首輪突襲中摧毀敵方核武庫並限制其核反擊能力,“美國的反導系統如不升級將會陷入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境地”。很顯然,美國媒體炒作東風—31甲的真實目的,是激發美國內對中國導彈力量的擔憂,推動國內對反導系統的投資。近年來,美國年均花費在反導項目上的費用高達100多億美元,在軍費緊張的情況下,如此燒錢的項目自然受到壓力,美國軍方迫切需要一個理由將反導項目繼續下去,東風—31甲也許正是他們“利用的籌碼”。
令人“嫉妒”的發射條件
儘管中國方面沒有就東風—31甲技術細節和部署情況進行任何表態和證實,但並不妨礙外媒對其進行詳細“報道”,其消息來源中自然少不了五角大樓情報人員的“功勞”。
美國前軍事情報官員、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成員拉里·沃澤爾就是其中一位。此人被美國媒體奉為“中國問題專家”,東風—31甲的話題被熱炒後,興奮的沃澤爾就在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會議上大放厥詞,稱東風—31甲“只是中國不斷增長的核武庫的一部分,中國如此快的軍備增長,恐怕很快將打破‘首先不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對沃澤爾如此輕率的言論提出質疑:“作為一名情報官員,看到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無疑非常興奮。也許你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但在未經可靠性證實前如此急切地拿東風—31甲說事,這通常只有政客為達到某一目的時才會這樣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