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刀真槍地對抗,是為了明天“像訓練一樣打仗”;今天多流汗,是為了明天少流血。採訪中,部隊官兵呼籲,要深入開展我軍根本職能教育,叫響“打仗和準備打仗是軍人的天職”;要進一步端正訓風、演風、考風,堅決摒棄訓為看、演為看等不良現象。
廣州軍區副政委楊玉文說:“落實戰鬥力標準,每個人都要先從自身查起,對照戰鬥力標準為自己列出一份帶小數點的欠賬單!”
戰鬥力標準不能停留在“坐而論道”,要腳踏實地從當下抓起——
從能做的事做起,把該幹的事幹好
走進廣州軍區某機步旅作戰室,記者眼前一亮:墻上原有的普通地圖,已經悄然換成了正射影像的衛星地圖。
取下普通地圖,掛起衛星地圖,旅長楊勇說:“衛星地圖是未來作戰指揮的主要工具,衛星地圖判讀已是指揮員、參謀人員的必備素養。樹立戰鬥力標準,貼近實戰練兵要說,更要做,我們就從改變指揮員的讀圖習慣抓起。”
事不大,卻見理。戰鬥力標準不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也並非“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讓戰鬥力標準落地生根,就要從能做的事做起,從眼前的細節開始改變!
在廣州軍區某炮兵旅採訪,記者發現,官兵人手一份“崗位作戰能力指標拓撲圖”。上至旅長政委,下至營、連、排、班、單兵,6級能力指標體系一清二楚。
旅政委劉文彥的能力指標包括“地圖使用水平、軍事形勢判斷、戰鬥行動構想、戰場政治工作”等12大類160餘項,剛剛上任的他壓力很大:“對照能力標準,本領恐慌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