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軍改良防彈衣攜行具 拋棄水壺使用水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6 08:53:03


資料圖:解放軍戰士身穿防彈衣訓練。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攀登越障、格鬥射擊、班組協同……5月22日,在廣州軍區某旅訓練場上,官兵們雖然穿著厚重的防彈衣,卻依然身手靈活、戰術動作到位。“防彈衣是士兵的戰場‘鎧甲’,必須適應穿著它打仗。”該旅保障部部長田偉介紹,為讓官兵能更好地適應穿著防彈衣訓練作戰,他們根據戰術需求對各類裝具的攜行方式進行規範,有效提升了部隊實戰化水平。

  解放軍報報道,談起最初穿著防彈衣訓練帶來的問題,一營營長王軍總結出3個字“悶、硌、纏”:穿上防彈衣訓練,由於不透氣常常大汗淋漓;裝具如果沒有固定好,做戰術動作總是硌得身上生疼;許多裝具“纏”在防彈衣上,如果不注意會對戰場生存造成諸多隱患。他告訴記者,由於過去的裝具攜帶方法和戰術動作,都是根據不穿戴防彈衣的情況下設計的,要想適應戰場就得加以研究改良。

  記者拿起一套單兵攜行裝具,按照老辦法將挎包、水壺、防毒面具等器材依次披掛,再將防彈衣穿在外面,頭戴鋼盔,手持自動步槍。看起來還挺威武,可是跑起步來很快就氣喘籲籲,掏防毒面具和手槍時,也經常因卡在防彈衣邊緣而導致動作變慢。

  “穿上防彈衣後,別看穿戴裝具並不複雜,裡面學問可不少。”二連連長鄒偉指著記者的裝束說,這種穿戴方式不但拿放裝具不方便,壓迫胸部呼吸不暢,在受傷後還會因為各種帶子綁在身上難以實施搶救。為此,該旅對機降、山岳叢林作戰等數十個訓練課目展開研究,對穿防彈衣後攜行的各種裝具的佩戴方式、位置及先後順序進行規範,並結合訓練、比武、考核反覆研究和改良,找出最優組合方式。

  記者還注意到,在訓練中,官兵們身上並沒有挎水壺,而是背上了水袋。訓練時,只要將耳側的吸管噙入口中便能喝水。原來,高強度作戰容易造成脫水,穿著防彈衣拿放水壺十分不便,而水袋能夠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據了解,為了適應不同任務需要,該旅聯繫廠家統一購置了部分補充裝具,使官兵攜行穿戴更有利於作戰需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