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殲31已進行上艦研究 發動機仍是軟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0 10:14:24


 
  發動機依舊是軟肋

  報道稱,另一方面,消息來源還談到了殲-31被海軍選中、上艦的困難性:這一點情況與L-15教練機一樣。當初L-15與JL-9競爭海軍艦載機,後者獲勝,最主要的原因是L-15採用烏克蘭的發動機,海軍不希望艦載機過分依賴外國設備,殲-15採用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航母在遠海的活動,要求發動機可靠性更加完善,遼寧艦目前還不具備在海上換裝發動機的能力。

  這一證言可以看出遼寧艦的後勤保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軍艦載機部隊都具備在航母上進行簡單維修、換裝發動機的工作。

  報道稱,這樣來看殲-31競爭航母的問題,困難的一面與L-15相同,目前試飛使用的是俄羅斯的RD-33,這實際上是出口JF-17“梟龍”戰鬥機時的備份發動機,並不能滿足殲-31批量生產的需要。因此殲-31的最終歸宿,只能等待渦扇-13渦扇發動機的研製狀況。

  當然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殲-31正式選中RD-33作為動力,並單獨向俄羅斯購買,依照目前俄中政治、軍事關係,即使中國希望獲得最新型的RD-33MK,也絕對不是問題。

  假設殲-31真被中國海軍選中成為艦載戰鬥機,那麼今後F-35A最大的假想敵就是殲-31,僅僅從外形上判斷,殲-31是以空戰為主、兼顧多用途的理念而設計。就此而言,殲-31的機動性、速度有可能比F-35A強。

  至少迄今為止,除了殲-31之外,看不出任何其他下一代中國戰鬥機具備上艦的潛力。即使現在開始研製,至少需要10年,而殲-31已經是試飛3年的飛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