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軍事研究》雜誌披露,1991年蘇聯解體前,日本把70%以上的兵力放在北海道、本州北部地區,目的就是防止蘇聯太平洋艦隊突破宗古、津輕和朝鮮海峽,進而前出太平洋或南中國海,當時日本陸上自衛隊專門在北海道稚內市設立第301沿岸監視分隊,長年看守與蘇聯薩哈林島遙遙相望的宗穀海峽,任何一艘由此經過的蘇聯船只,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而日本海自的大凑警備區下轄之稚內基地分遣隊、餘市防備隊、函館基地隊、海自第2航空群等單位也能調遣機艦予以伴隨監視。
隨著中日釣魚島爭端升級,特別是美軍亞太布局大調整所導致的沖繩駐軍大規模搬遷關島前景,加強所謂“西南有事”準備成為防衛省的一大要務。按照《2010年防衛計劃大綱》和《2011年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的要求,日本防衛省明顯加大了在九州、沖繩的布防力度,特別是針對大隅、宮古等關鍵水道的監視力度,陸自在國境最西端的與那國島成立規模為100人的“沿岸監視分隊”,部署移動式警戒雷達。
此外,日本空自已開始動用E-2C預警機在西南空域進行常態空中監視,目前的模式是每個巡邏批次出動3架E-2C,它們從三澤基地出發,到達沖繩那霸附近空域展開。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100多架P-3C反潛巡邏機也幾乎不間斷對日本周邊海域目標進行偵察監視。
目前,儘管日本兵力進行了調整,但是各大水道,包括宮古島、對馬海峽、大隅海峽、津輕海峽、宗穀海峽都保持了岸基、空基和水面艦艇的聯合監控。歷次中國海軍穿越津輕海峽等水道,幾乎都受到日本自衛隊艦艇、直升機、P-3C的監視。
中國海軍如何突圍?
中國海軍從東面進入西太平洋的通道似乎已經被鎖死。不過專家認為,中國海軍能否從日本控制的海峽和水道突破第一島鏈,順利進入大洋,最關鍵的還是看雙方的綜合實力。在中日未處於交戰狀態下,中國海軍有權根據國際法,選擇在哪個海峽或者水道通過。
專家認為,戰時,最關鍵的還是要在海峽以外解決問題。距離海岸線幾百公里外的空中和海上,雙方首先會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這些問題解決後,才會涉及航道的問題。如果在爭奪制空權、制海權的戰鬥中,中國未能獲勝,就不要指望進入大洋。相反,如果日方遭遇失敗,而試圖僅靠在水道附近部署一些導彈來封鎖、攔截中國軍艦,那幾乎就是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