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透視美國主導下的環太軍演 解讀中國為何參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0 10:24:35


訓練中的艦艇編隊。
 
  有人看熱鬧,有人摸門道——

   “環太”擴大的不只是規模

   進入新世紀,“環太”軍演根據國際戰略形勢變化,以及美國地緣戰略的調整迅速變化。

   首先,參演國家迅速增多,區分層次組織實施。冷戰結束後,“環太”軍演參演國家基本固定為美、英、澳、加、日、韓和智利7國,2006年秘魯首次參加,2008年新加坡、荷蘭加入,2010年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哥倫比亞加入,另外法國替換了英國,2012年參演國家暴增至22個,俄羅斯、印度、墨西哥、菲律賓、新西蘭、挪威和湯加首次參加,2014年俄羅斯未受邀請,中國、文萊首次參演。

   為了讓眾多的不同類型國家海軍都能發揮作用,演習策劃者針對各國的親疏遠近,設置了不同層次的演習課目。在核心課目層,一般由美軍與英、日、澳、韓、加等有實力的盟國軍隊共同完成,演習課目包括有實戰背景的聯合反艦、聯合反潛、防空反導、聯合空中打擊、攻勢布雷、兩棲作戰等。在一般課目層,那些與美國非敵非友的國家,主要參與人道救援、海上搜救、反恐、反海盜等非傳統安全課目,以及敏感性不強的戰術課目。而那些外圍參與國,大多參與一些海上隊列、閱兵、通信聯絡等課目,觀察員國則派出人員觀摩。

   其次,演習想定目標明確,核心課目設置實戰性強。儘管經歷了冷戰後短暫的目標迷失,但“環太”演習進入21世紀後很快“校准”了目標。2000年,根據1999年科索沃戰爭“經驗”,“環太”演習第一次將“人道主義救援”作為海上演習課目。為此還在夏威夷島構建了一個難民營,進行了為期一周、代號為“強壯天使”的模擬救援行動和難民管理演練。2002年,針對“9·11”事件後的形勢變化,“海上聯合反恐”首次成為演習課目。2010年,鑒於全球反海盜形勢,“聯合反海盜”進入了演習。這些課目的增加,豐富了“環太”演習的目標,增加了演習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開展安全合作的基礎和平台。另一方面,“環太”演習核心內容的想定依然在延續,主要課目設置仍然聚焦於海上作戰。

   近幾次“環太”演習想定基本設置為“藍橙對抗”,其中“橙國”為“實施獨裁統治的東亞某國”,藍方為美領導的“多國聯合特遣部隊”。演習過程貫穿了從海上軍事威懾、奪取制空、制海權、海上攻擊、防禦和封鎖作戰、兩棲作戰、地面和海上維穩以及最後的兵力撤收,基本是一次完整的海上中等規模“介入作戰行動”演練。其中反潛作戰是“環太”演習的重中之重,這是因為其目標指向為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以及今天所謂“擁有先進常規潛艇的東亞某國”。21世紀以來,每一次“環太”演習都由日、韓、澳派出先進潛艇扮演對手,與美國率領的龐大艦隊進行對抗。2002年的演習中,排水量僅1200噸的韓國張保皋號潛艇在對抗中避開了包括斯坦尼斯號航母在內的10多艘美日先進艦艇組成的反潛網,成功將美國航母“擊沉”。2010年韓國天安艦事件後,演習更是將“反小型潛艇”作為重要課目演練。

   第三,大量投入新型裝備,驗證新型作戰理論。“環太”演習一直是美軍展示新型武器裝備、驗證新型作戰理論的試驗場。在2000年的演習中,美軍首次試用以網絡為中心的先進信息系統——聯軍寬域網絡系統(CWAN)。利用網絡,結合尖端軍事衛星技術,實現了艦艇之間、艦艇與陸上指揮中心之間的高效通信聯絡以及各作戰單元間的無縫連接,“網絡中心戰”初現雛形。2004年演習中,美海軍測試了澳大利亞建造的HSV-2海燕號高速穿浪雙體船。2008年,美軍先進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演習中亮相,其裝備的新型艇艏“中頻主動聲呐”大幅提高了瀕海作戰水下反潛能力。2010年剛服役的里根號航母和新型瀕海戰鬥艦LCS1自由號首次登場,美空軍更是派出了F-22A前來助陣。2012年美軍最先進的P-8A“海神”反潛巡邏機擔當了重任,海軍還試射“彈簧小折刀”潛射一次性小型電動無人機。2012年“環太”從演習想定到課目設置,基本是一次對“空海一體戰”作戰構想的驗證,模擬演練了針對“反介入”的聯合突破防空體系、遠程打擊縱深目標、航母編隊攻防等作戰樣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