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匈牙利華人淡定目送“四虎市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1 09:51:23


上圖:清空前的“四虎市場”,下圖:“四虎市場”內部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在匈牙利華人心目中,“四虎市場”占據著獨特的位置。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在這裡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是在這裡開始了事業的騰飛。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他們親身參與了“四虎市場”的起伏跌宕。近日,“四虎市場”被清空,曾經的輝煌終於走入了歷史的塵埃。 

  塵埃落定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一周前聽到了‘四虎’要關閉的消息。說實話,並不吃驚。”在匈牙利已經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華商馬文軍在接受採訪時很平靜,“‘四虎’早就說要關了,不過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拖到現在。”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匈兩國簽署互免簽證協議,匈牙利成為當時歐洲對中國人唯一免簽的國家。匈牙利曾經一度是中國大陸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當時,成千上萬的國人懷揣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登上了魚龍混雜的東方快車,穿越廣袤的西伯利亞,來到了布達佩斯。

  “四虎市場”就興起於那個年代。根據華商趙幹成的介紹,當年可能有5萬-7萬中國人將大量來自中國的輕工產品通過匈牙利這個橋頭堡輸往中東歐各國。匈牙利康曼德公司看准了這一巨大的商機,與匈牙利國家鐵路局洽談租下了火車站貨運場近30公頃的土地,建起3000多間“巴威隆”(攤位),招引了數千中國商家進場經營。

  從那時起,千千萬萬華人的夢想在這裡起航。那些弧形鐵皮棚中留下了多少華人的汗水與淚水。如今,一切已成過去。有關“四虎”的官司曠日持久,自2003年一直折騰到2014年。根據法院裁定,匈牙利國家鐵路局終於在6月16日之前由警察局協助清空並收回了“四虎市場”。

  曾經輝煌

  “我當時在‘四虎’的一個攤位價格接近5萬美元。前10年可以說是‘四虎’的輝煌期。”上世紀90年代初就到布達佩斯打拼的馬文軍是“四虎”最早的商戶之一,“可惜,攤位到現在已是一文不值。”

  “在最鼎盛的時期,‘四虎市場’每天早上還看不清錢幣上的數字時就開門營業,晚上一直到再也數不清數目時候才關門打烊。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攤位最高峰時炒到每平方米近1萬美元依然是一位難求。根據匈牙利海關公開的資料顯示:1994年後的數年間,匈牙利海關稅收每年都提前數月完成全年關稅徵收任務。一時間,布達佩斯‘四虎市場’ 在中東歐各國如雷貫耳,無人不曉。”趙幹成說。

  “四虎市場”也在中東歐地區引領起一股“中國風”。1999年開始,首先是羅馬尼亞建起了“紅龍市場”,緊接著波蘭建起了“GD市場”、烏克蘭建起了“敖德薩中國市場”。隨後,前南地區、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大大小小的中國市場如雨後春笋般地冒出來。中國產品從這些市場出發,直接走進了中東歐乃至全歐洲的千家萬戶。

  走出“四虎”

  絢爛之後的孤寂最讓人感慨。可是巔峰之後的下坡路卻總是在所難免。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華商走出了“四虎”的鐵皮棚,奔向了更加美好的天地。

  “大家都在往前走,‘四虎’的條件卻沒有改善。即使到現在,還是鐵皮屋,還是連像樣的上下水都沒有。附近有了條件更好的場地後,大部分華人就逐漸離開了‘四虎’。越大的公司離開得越早。”馬文軍早在5年前就在附近的“歐洲廣場”擁有了另一家門店。

  在布達佩斯工作生活多年的季毓萍也認為,租金的昂貴、經營方與租方的矛盾,再加上經商條件差、夏熱冬寒,是華商走出“四虎”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華商的品牌意識在加強。常年從事媒體工作的王清指出,賺到第一桶金之後,華商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品牌、重視中國商品的形象,離開“四虎”也就順其自然。

  而且,華商再也不是當年肩挑人扛練攤兒的模樣。趙幹成介紹說,部分華商融資買下了“四虎”對面已處於破產境地的匈牙利鐵路橋梁工廠,改建成華人自己的批發市場“歐洲廣場”。此外,華麗的“布達佩斯唐人街”也拔地而起,成為環境優雅、檔次高的中國商品集散地。“四虎”內往日一位難求的“巴威隆”逐漸變得一文不值。

  那批懷揣夢想登上東方快車奔向布達佩斯打拼的一代人大都曾在“四虎”的鐵皮棚中汗流浹背或者瑟瑟發抖。正是在這裡辛苦賺到的第一桶金助他們事業騰飛。從匈牙利人經營的“四虎”到眾多華商融資建成的“歐洲廣場”和“唐人街”,這一步步,正是在匈華人實現自己光榮與夢想的節奏。

  “四虎市場是搖籃,匈牙利華人在這裡找到自己事業的起點;是戰場,匈牙利華人在這裡有過商場的拼殺,有過反業主租金漲價的鬥爭;是聚寶盆,很多匈牙利華人是從這裡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這裡,是匈牙利華人付出最多感情,留下最多汗水,同時也收獲最多財富的地方。”季毓萍對“四虎”的描述飽含深情,相信也說出了眾多在匈華人的心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