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核動力太空武器即將問世 已研發30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3 16:13:41


 
  陳達說,空間核應用過程中,核反應衰變不存在問題,但在真空、超低溫的環境下,對核反應材料、能量輸送材料有很高的要求。

  中國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核能研究,為航天核動力研究作了不少鋪墊,“太空中核動力應用比地面上複雜很多,問題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材料問題、技術問題、轉換方式問題、新的組建的問題等多方面問題。具體表現在比如怎樣把核能轉換為電能。”他說。

  孫澤洲則認為,從實際應用來講,核能的效率、核能的熱排散等方面會有很大挑戰。在地面上核反應冷卻較為容易解決,空間核反應堆面臨現實的散熱冷卻難題。

  而在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培建看來,空間核動力的研發和使用有很多困難。

  “地面上使用核能,可以不考慮體積、能耗,冷卻也比較好辦。太空中各種條件都受限制,因此,把核能用到太空中,必須克服空間所帶來的一些問題,比如核元素的體積、功耗等方面。要找出和地面上不同的獲取核動力的方法。”葉培建告訴本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相關課題組正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而導彈總體設計專家、中科院院士劉寶鏞對《瞭望東方周刊》稱,空間核動力應用“難度在於把核動力發動機研製出來”。

  但無論如何,葉培建認為,空間核動力應用是中國人必須要做的研究方向。“首先,未來更深層次的深空探測,太陽起不到作用,要靠核動力;第二,近地軌道發射大功率火箭還是要靠核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