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運-8運輸機外貿版。 |
以軍貿養軍工,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需求不足是各個國家國防工業發展的重要考量。俄羅斯接管了蘇聯70%的軍隊,同時也繼承了1500多家軍工企業、500多萬名產業工人。為了解決軍工系統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在國內軍火需求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俄羅斯必須重視國際軍貿市場。
日本目前已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寓軍於民的國防工業體系,僅在防衛省登記從事武器裝備及其他軍需物資生產的企業就有1377家,從業人員約有15萬,幾乎能研製生產自衛隊所有的武器裝備。有關人士估計,日本在放寬武器出口限制後,整個軍工經濟體系將因此獲得迅速成長,有利於提振低迷的國內經濟。
美國政府一直認為,加強國際軍品交易可以有力支持本國以較低的成本擁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的國防工業基礎,這是保證美國國家安全的關鍵。而法國則把軍火出口明確為一項基本國策,戴高樂曾把軍火出口視為補償昂貴武器研究發展費用的唯一途徑。
與這些國家一樣,中國同樣需要國際軍貿市場。中國擁有基本完備的軍工體系和數量不少的從業人員,加強對外軍售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增加就業機會,維持和平時期中國國防工業的製造能力和生產規模,同時還可以加深軍火貿易夥伴之間的關係,增加彼此之間的合作與了解。
但與有關國家不同,在我們看來,軍火貿易不僅僅是做生意,中國更加重視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局。在武器出口問題上,中國歷來採取慎重、負責的態度,嚴格遵守聯合國有關決議,恪守軍事裝備出口三項原則,即:有助於接收國的正當防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
從單裝到套餐,中國對外軍火貿易正在穩步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