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澳大利亞腳踏中美兩船已行不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6 10:13:43


澳大利亞前總理茱莉亞•吉拉德訪華(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6日電/2001年秋天,來自亞太地區的20名政要齊聚上海參加年度峰會。但一個月前紐約和華盛頓遭受的恐怖襲擊打斷了故事綫,當時全世界關注的是美國而非中國。不過,即便沒有“9•11”,盡管當時中國蒸蒸日上,但仍居次要地位。前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形容當時中國的地位稱:“那次APEC會議,大家覺得中國不錯,是世界經濟共同體真正的一部分。”這表明,當時北京是該俱樂部的一員,但肯定不是領導者。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11月5日載文《堪培拉需要成為亞洲通》,文章說,13年後的今天,中國再度籌備接待APEC領導人,這次沒人說北京只是該俱樂部的普通成員。上海APEC會議後的這些年,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力也在不斷增強。

  這就使霍華德繼任者們的日子變得很不好過。他們全都受益於中國的經濟崛起,但無一有把握應對這種新的戰略競爭環境。托尼•阿博特也不例外。他與中國的問題部分原因在於,他顯然想要重拾其導師的政策。所謂的“霍華德主義”以前行之有效,當時中國仍是一個正在崛起的中等強國,而現在北京已是地區的主導角色。

  當時,霍華德與中國領導人擱置意識形態分歧,一致同意專注於貿易。現在,霍華德認為有可能阿博特與習近平建立起良好的個人關系,但兩國力量對比將會大不一樣。

  堅定不移地遵從對美同盟關系,同時仍然期待受益於中國的經濟繁榮,已經行不通。從過去兩周的事態發展來看,這將涉及堪培拉回答一連串的是或否。上月,北京邀請澳大利亞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國。澳政府在美國的竭力游說後猶豫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