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媒對中國核武器的種種報道和猜測,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楊承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猜測完全是為渲染“中國威脅論”進行的毫無根據的炒作。他說,毛澤東、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要槍杆子必須拿起槍杆子”,“武器要更新,方針是少而精。‘少’是數量,‘精’是一代代提高。量不要求大,有嚇人的力量”。這些經典名言多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戰略核力量的建設和發展,中國核力量規模在5個國際社會公認的有核國家中始終保持在最低、最小的範圍內。楊承軍說,多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和“不對無核國家和無核區使用核武器”的莊嚴承諾給予高度評價和讚賞。而在該問題上,某些西方有核國家卻一直奉行“先發制人”的核政策,並把核武器及導彈防禦系統部署到本土之外,在大肆宣傳核裁軍的同時,仍在不斷提升核武器質量和實戰水平。
中國的核關切與舉措得到外界理解
談到不同智庫或機構得出的對核武器數量的不同統計,哈迪表示,《簡氏防務周刊》與國際同行的答案不完全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機構掌握的數據來源不一致。至於簡氏是採取哪些數據資源,他拒絕透露詳情。但哈迪強調的是,中國擁有的核武力量主要是為了防禦,而且多數歐洲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核武力量主要在亞太地區發揮震懾作用,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很難成為假想的、在核戰中與中國對陣的國家。
俄羅斯媒體也認為中國“有限的核武器”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重要保障。“俄羅斯之聲”10月17日在報道“中國參加核裁軍有助全球安全”時稱,“對於中國來說,擁有有限的核武器,可以制止美國介入可能的台海衝突”。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10月20日報道,為保障中國和平崛起不受他國核武器威脅,中國也適當提高了核彈頭的數量,“中國擁有第二次核打擊能力和核反擊能力,這些力量成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最重要保障,從而讓美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記者無法確認日本記者加藤陽一與中國安全問題專家是否就“中國該有多少核彈頭才能確保安全”的話題有過深入交流,但他在文章中寫道:“如果我問中國專家,中國為何尋求增強核實力,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美日韓部署彈道導彈防禦體系,以及美國發展意在於1小時內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的全球常規快速精確打擊體系,使中國感到其核威懾力或將被此類設施嚴重削弱甚至被完全消除的威脅。因此,在中國的專家們看來,對策是發展本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和彈道導彈防禦體系。從純粹的戰術層面上,我能理解中國的關切和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