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二炮東風-41戰力強悍 美擔憂遭滅頂之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09:08:57


資料圖:東風-31洲際導彈。
 
  中國的核關切與舉措得到外界理解
 
  談到不同智庫或機構得出的對核武器數量的不同統計,哈迪表示,《簡氏防務周刊》與國際同行的答案不完全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機構掌握的數據來源不一致。至於簡氏是採取哪些數據資源,他拒絕透露詳情。但哈迪強調的是,中國擁有的核武力量主要是為了防禦,而且多數歐洲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核武力量主要在亞太地區發揮震懾作用,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很難成為假想的、在核戰中與中國對陣的國家。
 
  俄羅斯媒體也認為中國“有限的核武器”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重要保障。“俄羅斯之聲”10月17日在報道“中國參加核裁軍有助全球安全”時稱,“對於中國來說,擁有有限的核武器,可以制止美國介入可能的台海衝突”。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10月20日報道,為保障中國和平崛起不受他國核武器威脅,中國也適當提高了核彈頭的數量,“中國擁有第二次核打擊能力和核反擊能力,這些力量成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最重要保障,從而讓美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環球時報》記者無法確認日本記者加藤陽一與中國安全問題專家是否就“中國該有多少核彈頭才能確保安全”的話題有過深入交流,但他在文章中寫道:“如果我問中國專家,中國為何尋求增強核實力,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美日韓部署彈道導彈防禦體系,以及美國發展意在於1小時內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的全球常規快速精確打擊體系,使中國感到其核威懾力或將被此類設施嚴重削弱甚至被完全消除的威脅。因此,在中國的專家們看來,對策是發展本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和彈道導彈防禦體系。從純粹的戰術層面上,我能理解中國的關切和舉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