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滿足用戶對進度與作戰效能的需求,“梟龍”項目確定了將原型機研製分“兩步走”的策略,即分為平台狀態(01、03架)和全狀態(04架)兩個階段。
楊偉介紹說:“一方面我們要讓‘梟龍’盡早飛起來,加快平台鑒定,建立市場的信心;另一方面,利用平台鑒定這段時間,我們研發了更為先進的航電武器系統,進一步優化飛機的性能。”最終經過實踐證明,正是由於採用了“兩步走”策略,“梟龍”01、03架在試飛等實際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才能夠在“梟龍”04架上逐一得到系統全面的解決。
2003年,“猛龍”雙座型和“梟龍”成功實現首飛,而“梟龍”從凍結技術狀態到實現首飛僅用了23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當時我國軍機研製的新紀錄。2006年4月,裝配了國內最先進的完整航電系統的“梟龍”04架又成功實現了首飛,實現了我國新一代先進戰鬥機研發的嶄新跨越。
讓想定帶動研發
很多人問過楊偉,未來的空戰是什麼樣子?第四代戰鬥機之後,世界戰鬥機的研製將走向何方?第五代戰鬥機抑或第六代戰鬥機是以哪些為典型標誌的?……這些也是楊偉這些年思考最多的問題。
“當我們和國際的差距比較大的時候,不管是從‘望塵莫及’還是到‘望其項背’,我們都有明確的追趕目標,可以堅韌不拔快速奔跑,‘猛龍’與‘梟龍’都是誕生於這樣的時期。”楊偉介紹說,“但是,當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接近的時候,要想實現領先則意味著你必須選擇正確的技術與應用方向。”
“未來戰爭是設計出來的,未來武器裝備是需要通過想定來帶動研發的,這是武器裝備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航空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作為某新型戰鬥機的總設計師,楊偉的團隊在項目研製過程中,同空軍一起對我國軍機先下任務後研製的模式進行了大膽創新,提出“作戰想定-性能需求-設計製造”不斷迭代的研製方法,使新型戰鬥機更加適應於未來戰爭的需求。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戰鬥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仍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對於未來戰鬥機究竟是什麼樣,全世界至今沒有樣板。對此,楊偉表示:“我反對將現有的技術簡單組合後就視為一個新的東西。事實上,我們就是對雷達探測與反探測原理進行了新的理解與應用才成為新一代戰機的設計基礎。所以,未來仍然需要跨代的技術進行推動,例如新的材料、新的探測方式、新的作戰武器、新型發動機等等。我們現在正處在新技術誕生的前夜,它的出現將為世界航空武器的研發提供新的支撐,而我們或許就是這些技術的擁有者。”
至於什麼是世界知名?楊偉詮釋:“就是當我們推出一款戰鬥機的時候,部隊會感到滿意,民眾會感到震撼,對手會將其視為某種挑戰與威脅,業內會將其視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工程就意味著無盡的前沿,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