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稱歐洲售華頂尖武器助奪地盤 規模驚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4 10:33:25


圖為海軍053H2G型(江衛I)護衛艦“淮北”號艦員列舷。
 
  歐洲對亞洲銷售武器意味著已經捲入到亞洲長期的“大博弈”之中,但是歐洲還不承認這一點。歐洲對亞洲的政策並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歐洲的武器公司相互競爭,分享著國際市場。他們在政治上的支持僅僅只反映在為本國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之中。這種情況不大可能會改變,而且透明度也不夠。在德國和歐洲武器出口大國中,並沒有關於亞洲安全政治利益的實質性辯論,也不討論如何將歐洲與向亞洲銷售武器聯繫起來的問題。歐洲的利益是支持受中國威脅的亞洲小國,這樣就能提升區域安全了嗎?歐洲與美國走得近,而且支持其“重返亞洲”的計劃,這合適嗎?只有亞洲民主國家應該得到支持嗎?讓歐洲的亞洲合作夥伴自行提供保障,即所謂的“默克爾學說”,這才是應該討論的焦點嗎?

  歐洲的影響力明顯是有限的,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控制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然而,擴大貿易所導致的政治聯繫以及武器銷售所產生的國防政策關係,可以用來強化歐洲在亞洲的影響力。歐洲可以支持區域安全結構的發展,也許這才能保障亞洲的長期穩定。從這點上來說,目前歐洲對亞洲安全策略所採取的措施是不對等的,與歐洲本身的“重量級”不相符。

  當然,大多數國家很難公開談論武器銷售背後的基本原理,因為這關係到他們的情報服務工作。有一個恰當的例子,法國對俄羅斯銷售了2艘直升機航母,這在歐洲引發了辯論。不過,考慮到亞太地區爆發戰爭的風險越來越大,德國和歐洲要從戰略上解決他們在遠東地區所面臨的安全策略挑戰,此刻正當其時。加強安全策略和武器出口之間的聯繫是困難的,但這也是歐洲的外交政策和安全策略進一步打好共同基礎的重要一步。同時,這也表明由德國聯邦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聯合發起的“在國際政治中,德國應該更積極,發揮更負責任的作用”的辯論,也能產生實際的政策效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