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軍戰鬥力挺進 “北約門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8 09:39:58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解放軍報發表文章稱,從冷戰後重大軍事實踐的軌跡可以看出,俄羅斯的武力運用呈現出三點變化。
 
  一是俄羅斯武力運用的實力、水平正在快速發展。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出動陸、海、空兵力6萬餘人,歷時將近兩年,尚不能徹底擊敗車臣非法武裝,並在作戰中損失慘重、多次陷入險境,充分體現了當時俄軍的衰退狀況。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前後調集10萬大軍,歷經200余天的激烈戰鬥,基本肅清車臣境內的非法武裝。在2008年的俄格衝突中,俄羅斯軍隊的表現雖有不足,但是變得更加迅速、更加高效,在5天之內對格魯吉亞實施了有力的反擊。而在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以及在烏克蘭東南部地區的軍事活動,充分體現出俄軍的作戰能力和運用水平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二是俄羅斯武力運用的主動性、外向性不斷增強。在運用範圍上,冷戰結束二十餘年,俄羅斯武力運用從領土內到領土附近再到周邊地區,行動空間不斷向外拓展。在戰略目標上,俄羅斯武力運用從對內打擊車臣非法武裝、防止領土分裂,發展為出兵格魯吉亞、在領土附近反擊美國的戰略擠壓,再發展為出兵克里米亞、通過軍事行動解決地區事務,其主動性、外向性明顯增強。實質是從被動應對情況向主動鞏固和拓展戰略影響轉變。例如,美國前國防部長哈格爾聲稱,俄軍現代化程度高,戰鬥力強,已經挺進到“北約門檻”。
 
  三是俄羅斯武力運用的決心、自信都有明顯提升。在冷戰結束之初,由於軍事實力和戰略指導的限制,俄羅斯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通常是忍氣吞聲,大多是空虛的抗議和譴責。2008年俄格衝突之後,俄羅斯在面對美國擠壓時,越來越敢於顯示和使用武力維護其戰略利益,甚至爭取地區利益。例如,在烏克蘭危機長期相持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宣稱:如果我願意,俄羅斯軍隊在兩天之內不僅可以出現在基輔,也可以出現在裡加、維爾紐斯、塔林、華沙或布加勒斯特。如此堅強的決心和自信,充分反映出近年來俄羅斯軍隊改革的成果和底氣,反映出俄羅斯回歸世界大國地位的願望和意志。某種意義上,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正是美俄之間保持戰略平衡,沒有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重要原因。
 
  同時,也應看到,軍事、政治與經濟密不可分,在美歐長期制裁、經濟步履維艱的背景下,俄軍效能與軍事戰略都將受到影響,其長遠趨勢也需辯證審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