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世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 底在何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5 00:11:2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黃博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昨日在“中國經濟前瞻論壇”指出,大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降低,但底在何方,無人知曉。他認為,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製造業出口三塊原先拉動經濟增長最大的“靴子”落地之日,即“觸底”之時,“新常態”穩定在一個點上,就算是達成了。

  劉世錦認為,現在宏觀經濟的特點是:第一,下行壓力很大,第二,底在何方不知道,第三,學界看法高度分歧。所以需要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賴於高投資,主要由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製造業出口組成,比例分別是20到25%、25%上下和30%以上,占整體中國經濟增長的80到85%。因此,高投資觸底即高增長觸底,三只靴子落地,就是觸底。

  基礎設施投資的峰值期在2000年左右,現在已經觸底。出口現在的增長是5%到10%,已經從原來的20%回落。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房地產,房地產觸底了,高增長就徹底觸底。

  劉世錦認為,2015中國經濟增長恐怕還不到2014年的7.4%。現在的增長速度已經由原來10%的“高速增長”轉變到“中高速增長”,最後可能是某一個數值穩住,不再繼續往下降,就是新常態達成了。

  劉世錦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必須講究經濟增長效益的時候,“企業可盈利”是判定效益的重要指標。

  如果高速增長的盈利模式不變,增長速度低於7%時,有40%到50%的中國企業要虧損。而美國的企業在GDP增長2%到3%時,大部分仍然盈利;日本企業GDP增長1%甚至負增長時,也還是盈利的。因此,中國經濟轉型核心是企業盈利模式的轉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