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媒稱中美簽備忘錄無法解決分歧 武力是保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2 15:18:40


資料圖:殲11戰機對地攻擊。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美國媒體1月30日發表文章稱,一直以來,中美軍方在中國南海和東海上空摩擦不斷。近期,中美簽署了“兩個互信機制”諒解備忘錄,希望以此來避免發生嚴重軍事衝突和事態升級。但這些備忘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並非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環球軍事報道,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文章稱,長期以來,中美海軍與空軍在國際海域多次發生嚴重對峙事件。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4年8月19日,一架美軍P-8A”海神”偵察機在距海南島以東約220海裡處被中國空軍一架殲-11戰機近距離攔截。事後五角大樓發言人稱中國戰機的行為非常危險,而且具有“侵略性”。

  為避免頻繁發生類似事件,2014年11月初簽訂了兩個備忘錄,分別是《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和《中美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諒解備忘錄》。該文章評論道,“行為準則備忘錄”將更好地把中國海空軍的行為規範在國際法框架之內,而“提前通報互信備忘錄”可以促使中國有關政策走向透明化。

  文章稱,雖然中國是《聯合海洋法公約》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又稱《芝加哥公約》)締約國,但中國在海空問題中的立場多基於國內法律和傳統觀念。如中國舉行海上軍事演習時習慣封鎖演習區域,但依據國際法,軍方演習區域不得禁止民用船只通行。而最近,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起因是中國海軍在夏威夷群島和關島附近的軍事活動中看到了美軍“安全且職業化”的應對。“如果中國海軍未來在演習時能夠承擔國際責任,給予民用船只適當的尊重,則是其邁向國際法的一步”。另外文章稱,“行為備忘錄”的達成不僅使中美兩國收益,還將惠及中國周邊國家,如日本與東南亞國家。中國的對際法規的承諾將增進周邊鄰國對國際法的信賴,“在權益糾紛中,其他國家可以更加放心地提醒中國注意其國際責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