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主戰裝備基本完成換代 軍人待遇將再提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5:30:42


 
  經過十餘年大力投入,中國軍費漲幅由14%回落至10%,預示著“補償式發展”接近尾聲,中國國防建設準備“穩步前進”了。隨著主戰裝備的更新換代基本完成,中國軍費今後將更多地集中在提高軍人待遇、提高訓練水平上。當然,和平發展的理念決定,中國不會將大筆軍費花費在打仗和維持核武庫上,而是可以用來研製新裝備,這正是美國目前(也是長期以來的)做不到的。對比二戰後的美國軍費發展曲線就可以看出,當今中國的軍費增長幅度同里根時期的美國比較接近,都是和平環境下的快速、穩步提升。

  毫無疑問,中國軍力與世界首強的差距依然巨大,美國的軍費依然超過其身後14個國家的總和,占GDP比重高達3.8%,是中國的一倍還多。總量差距尚且如此,更不用提人均數據了。不久前,國內媒體“解放軍單兵裝備價值不過6部iPhone”的報道雖然受到質疑,但也提醒我們,現在還不到滿足的時候。

  所以,中國不會因為某些人的非議,而停止國防現代化的步伐。這種自主性才是最需要堅持的。即便是對中國軍費增長“頗有微詞”的美國人,也會要求“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為地區穩定做出積極貢獻”。問題是,“承擔國際責任”談何容易?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一艘軍艦的油錢一年就要數千萬人民幣。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也說過:“有些人總是希望中國是長不大的童子軍。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國就安寧了?地區就穩定了?天下就太平了?”

  中國沒有搞軍備競賽的傳統,但另一方面,中國的軍事實力的確有許多需要補強的方面——無論是軍費投入還是軍隊戰鬥力。差距是真實存在的,但對中國來說,它更應該成為努力加強軍事建設的動力,而不應只是面對外媒追問時,用於回擊和自辯的理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