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軍網絡戰的“獠牙”有多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8 05:59:51


 
  3、遠程更改目標電腦數據

   “量子”項目相關技術不僅能用於竊取數據,還可遠程更改目標電腦數據,作為網絡攻擊武器,被稱為美國情報機構“最強有力的網絡攻擊工具”。

   《紐約時報》披露,這一技術2008年啓用以來,美國情報機構已在全球近10萬台電腦中植入攻擊軟件。利用這一技術,美國已經發起多次網絡攻擊,包括2008年以蠕蟲病毒“震網”瞄准伊朗核設施。

   斯諾登說,發起“震網”攻擊時,美國實際上已經開啓網絡攻擊時代。

   4、在硬盤中植入間諜軟件

   俄羅斯安全軟件開發商卡巴斯基實驗室在一份報告中說,發現數十個國家的電腦硬盤過去10多年間遭惡意間諜軟件感染,希捷、東芝、西部數據等知名硬盤廠商紛紛“中招”。

   外界普遍認為,“震網”攻擊是美國情報機構所為。而美國國安局一些前雇員證實,這家情報機構確實研發了在硬盤中植入間諜軟件的技術。

   5、破解加密數據

   在破解截獲數據的加密技術方面,美國情報機構也掌握多種利器。

   例如,國安局曾開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解密項目“奔牛”(Bullrun),秘密破解各種網絡安全協議;而“滲透目標”(Penetrating Hard Targets)項目,則斥資數千萬美元研發超級計算機,用以暴力破解加密技術;年輸入2.5億美元的“信號情報”(Sigint)項目則主要瞄准國內外IT企業,一方面在合作產品中做手腳,另一方面利用自身在全球密碼設計領域的影響力,試圖秘密控制信息安全國際標准的制定。

  斯諾登披露的文件顯示,借助上述措施,美國國安局已經秘密攻破或能夠繞開現有常用互聯網加密技術,意味著全球網絡通信在美國情報機構面前已經“幾乎沒有秘密”。

  在數據存儲與分析方面,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大數據戰略,國安局大數據項目在規模等方面已經超過穀歌等互聯網巨頭。由國安局領銜,美國情報機構在猶他州投入20億美元,建立全球最大數據中心,主要用於收集和處理情報。

  有了組織機構,有了專業隊伍,有了攻擊利器,加上遍及全球的監控項目、無孔不入的竊密手段、鋪天蓋地的後門植入,以及掩人耳目的解密和加密技術,互聯網世界在美國面前幾乎呈現透明態,美國手執長矛,指哪兒打哪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